近日,有媒体报道我省宁乡县接连发生2起因食用毒蘑菇而发生的中毒事件。8月14日,宁乡7岁的豆豆(化名)一家三口吃了蘑菇,结果全家均因食物医院,次日,豆豆因消化系统异常等医院,医院进一步观察治疗中。无独有偶,和豆豆一样因蘑菇中毒的还有3岁女孩晨晨(化名),8月14日下午,晨晨一家七口吃了蘑菇后医院,随后医院,但因晨晨食用毒蘑菇较多,毒性较大,已不幸去世。
据我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数据显示:截止年6月30日,我省今年上半年共接到31起因食用毒蘑菇而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报告,死亡3人,而去年全年仅20起。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湖南中心的专家提醒市民:千万不要随意采摘、食用野生蘑菇!此外,民间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如银针验毒、大蒜去毒等方法并不可靠,切勿相信。一旦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催吐,尽快就医。
毒蘑菇中毒的5种类型及症状
胃肠型:主要症状为呕吐、腹痛、剧烈腹泻,严重者伴随消化道出血,继发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该类中毒死亡率低。例如毒粉褶菌。
神经精神型:主要症状为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呕吐、腹痛、腹泻、脉搏缓慢等,有的病人可能出现幻视、幻听等精神错乱症状,死亡率低。例如毒蝇伞。
溶血型:主要症状有溶血性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导致急性肾衰竭,死亡率一般不高。例如鹿花菌。
脏器损害性:主要症状为多脏器损害,此型中毒最严重,病情变化多端,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例如褐鳞环柄菇。
光过敏性皮炎型:中毒时身体露出部分,如颜面出现肿胀、疼痛。例如胶陀螺菌。
如需获得更多关于科学防病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