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目前临床上的疗效尚不满意。今天分享一个案例,采用艾绒隔姜灸八髎和腰阳关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方法,现分享如下,仅供参考~
临床资料
25例患者中,年龄在11~50岁之间,病程1年以下10例,1~5年12例,5年以上3例。
主要表现:身倦头晕,食欲欠佳,不同程度的牙龈出血、皮肤紫癜、血小板计数减少。
治疗方法
将艾绒捏成锥形3个,底面积约6×6厘米,高约4厘米;
把鲜姜切成约0.25厘米厚若干片;
用硬纸剪成约7×7厘米大纸片若干块。
八髎、腰阳关,9个穴位每次取用全穴
令患者俯卧床上,暴露八髎和腰阳关穴,并在其表面涂以石蜡油或凡士林少许,以防烫伤。将姜片放在纸片上,再把艾柱置于姜片上,点燃艾绒,将点燃的锥形艾绒连同其下的姜片、纸片置于八髎和腰阳关穴,保持施灸处有明显的温热感(无疼痛感),若患者有灼痛感时,将备用纸片加于艾绒之下,若患者温热感不显,则酌情撤去下面的纸片。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结果
治疗后较治疗前血小板增加7万以上为显效;
血小板增加3万以上为有效;
灸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好转仍低于5万者为无效。
25例近期观察: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
15例远期疗效: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1例,其总效率为93%
案例
例一:邹×,女,25岁。病程4年,经多种方法治疗未愈。灸前患者自述有明显的乏力、纳差、头晕、头痛。查: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血小板计数为6.3万/立方毫米。经灸10次后,复査血小板为19万/立方毫米,临床表现基本消失。一年后追访,未见复发,复査血小板计数为18.6万/立方毫米。
例二:蔡××,女,38岁,职工。年前12月始觉月经增多,身现紫斑,失眠多梦,全身疼痛,当时血小板计数为7.4万/立方毫米,隔年4月来我科灸前,临床症状加剧:全身紫癜增多,尤以下肢为甚,查血小板4.5万/立方毫米。艾灸10次后血小板增至14.2万立方毫米。后追访,血小板为10.4万/立方毫米,症状消失。
小结
八髎乃膀胱经之穴,其络于足少阴肾经而通表里。
腰阳关穴是督脉上的穴位,“督为阳脉之纲”,故取腰阳关既可温通一身之阳,加强经脉的运行统摄而潏养四肢百骸,又可潜镇昔日阴血之亏所致之亢阳而使血循常道,因而具有双重调节之涵义。
艾绒有温经通脉之功,鲜姜有温脾暖肾之效,故艾绒隔姜灸八髎和腰阳关穴,既可振奋命阳,促进气血生化和脾之摄血;又可通行脊里,生精益髓,使精髓化血,使血小板能增加而血自摄。文中推荐的操作方法,很多人并不熟悉。建议可根据自身方便选择合适的灸法。
往期精彩回顾 艾灸让她获得了新生,手执艾条,治愈人生~天天喝茶,越喝越虚,人老珠黄?!春三月,开四关,调气机,少生病!版权声明:本文来源《新中医》原作者许美纯,本平台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提醒:本平台分享出来的方剂、配穴建议、施灸方案等仅供同道参考和交流,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建议患者就医辩证诊治,网络推断不会太精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