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传的沸沸扬扬的无疑是济南收复莱芜是否还拥抱泰安的话题,早在年根据齐鲁一点权威发布:泰安划入济南都市圈的报道!泰来两地是否一前一后划给济南再起涟漪。
老亓在想这个权威发布:泰安划入济南都市圈!不就是早年的济莱协作区模式吗?看来省会济南的胃口真的不小啊,想做强大省会力挽狂澜。吞并莱芜后GDP济南甩开第三名烟台一个身位,国内排名也杀入国内20强。
老亓猜测:吞并莱芜以后的新济南具有了稳稳的经验和GDP上升的荣誉感,看来要想超越青岛还需要一个泰安。
年8月山东省政府制订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按照“一个核心、两个圈层”展开城镇布局,加速城市产业聚集,加快培育增长极,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枢纽型城市群。”一个核心,当然就是济南市,就是要做强做大济南市;两个圈层,是否就是“泰莱”?
估计吞并泰安不会像莱芜这样简单,因为莱芜原本就归属泰安,因为莱钢才设立的地级市,地域面积也小。前段时间也拉起过,随着莱钢的并入山钢而且不断迁移日照,把莱芜划给济南也就顺理成章了。但省会济南要想夺冠仅靠莱芜恐怕很难实现,相比之下泰安也就成了首选。
有传言说,在合并莱芜之前,济南方面也考虑过泰安,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可执行的空间。从历史沿革上看,“泰安”是一个妥妥的历史古城+历史名城,从西汉时期就有“泰山郡”的设置,到宋末(金国占据时期)正式设置“泰安州”,除了明朝时期归属于济南府之外,泰安由山东省直辖的阶段可谓相当的长,相比之下,莱芜就真的是只有短短的26年省直辖的历史,还不到一代人(30年)的标准。整个泰安市人口和GDP均接近济南的一半,要想一口吞掉这么大一个经济体,不会像莱芜这样简单。
当然至于济南会不会“鲸吞泰安”老亓也只是猜测,不过有报道显示济泰同城化也在加快速度,济南机场要大变样!泰安机场将划入。也难怪山东人调侃:若并泰安就力压青岛了。
年济南、淄博、泰安、聊城、淄博、滨州、东营等7市一体化发展方案来了,泰安会成为第二个“莱芜”吗?自己理解和体会......
估计“一山一水一圣人“的曲阜也不会离开这个行列......
GDP突破万亿元大关的济南站上一个新的起点。“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被写入了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省会,不只是济南提升能级的出路,已成为周边六市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东营共同发展共识。2月6日下午召开的省会经济圈“一圈同城共建共享”推进会议暨第二次联席会,审议通过了《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根据方案,加快建设“轨道上的省会经济圈”,力争年实现省会经济圈万参保人员全覆盖,逐步取消除高速公路外政府还贷的国省道收费站,全面取缔跨行政区道路非法设置限高、限宽等路障设施。七市争取建设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
《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中,“3”为双招双引三大行动,“6”为年推动实施的“六大工程”,“9”为实现“九个一”目标。三大活动之一是省会经济圈与跨国公司(上海)合作交流会,重点推介省会经济圈各市“双招双引”政策、营商环境及产业基础优势,吸引长三角地区企业家和高层次人才到省会经济圈投资兴业创业。三大活动之二是“新发展·新格局·新济南”北京推介会暨省会经济圈与央企(北京)合作交流会,深度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雄安新区建设,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引更多央企到省会经济圈投资兴业。三大活动之三是省会经济圈“面向RCEP、抱团出海、深耕日韩”联合招商推介会,抢抓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机遇,推动省会经济圈与日韩经贸深度合作,共同开展“面向RCEP、抱团出海、深耕日韩”联合招商推介会,吸引日韩知名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省会经济圈。同时,积极谋划组织在RCEP成员国开展“山东省省会经济圈商品巡回展”,争取在省会经济圈建设RCEP经贸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轨道上的省会经济圈”
省会经济圈城市共建共享,首先要实施交通互联互通工程。据悉,省会经济圈将实施重大工程项目个,“十四五”期间实施项目总投资达亿元。构建以省会为中心的区域机场群。加快推进济南国际机场二期改扩建、东营胜利机场和滨州大高机场改造升级。加快建设“轨道上的省会经济圈”。全力推进济南至郑州山东段、济莱高铁、济南至枣庄、黄台联络线等高铁建设。编制省会经济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谋划研究济南城市轨道交通向齐河、肥城、邹平、淄博等周边地区延伸。完善外联内畅的公路网。加密高速公路网络,加快济南至潍坊、济南至高青、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段、沾化至临淄等高速公路建设;实施既有高速公路拥堵路段扩容升级,加快实施京台、济南东绕城、东营至青州、济广(济南至巨野段)等高速公路扩容改造。开展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行动,畅通区域交通联系。打造绿色经济的水运网。加快小清河复航工程和沿线内河港口建设,改造提升东营港、滨州港、广利港,构建海河联运体系;推进大清河航道和泰安港建设,提升京杭大运河通航能力。力争圈内万参保人员全覆盖
实施省会高端科技创新平台共享工程。支持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滨州5市分院建设运营,加快推进东营分院建设,确保年签约落地,实现省会经济圈全覆盖。联合实施数字同城超高速枢纽工程,充分发挥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平台作用,携手打造超算资源共享圈。实施社会保障联动提升工程。积极争取省直相关部门支持,扩大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联网结算覆盖范围,率先启动济南、淄博、滨州、东营间普通门诊异地联网直接结算试点,力争年实现省会经济圈万参保人员全覆盖。实施文化旅游“十个一”工程。成立一个文旅推广联盟、设计一套品牌形象标识、建立一个文旅宣传平台、制作一张文旅手绘地图、编辑一本文化旅游指南、拍摄一部文化旅游宣传片、策划一批文旅精品线路、推出一批文化创意产品、开展一批文旅推广活动、建设一批文旅产业项目。实施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工程。把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打造成为省会经济圈的“改革试验田”“创新策源地”。依托济南海关监管优势和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构建以“货物出区(高级认证企业)免担保、一物一码可追溯、展示商品可退回、交易消费才缴税”为特色的全流程保税监管创新模式,推动“链上自贸”保税展示展销试点在省会经济圈复制推广。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工程。按照年6月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打破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淄博周村区、齐河县、邹平市四地行政壁垒,探索建立统一高效协调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打造“一环十射”高铁网
一幅图、一张网、一条路……“九个一”目标勾勒了省会经济圈共建共享的蓝图。共同编制《省会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省会经济圈综合竞争力、区域辐射力,凝聚起一体化发展合力。交通设施共织一张网。加快编制省会经济圈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形成以省会为中心的“一环十射”高铁网。加快完善7市高速公路骨干网。逐步取消除高速公路外政府还贷的国省道收费站,全面取缔跨行政区道路非法设置限高、限宽等路障设施。科技创新共闯一条路。协同打造齐鲁科创大走廊,深化与“中科院系”合作关系,共享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仪器设备资源,在7市设立各有侧重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产业发展共强一基地。联合制定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逐步形成“省会总部+周边制造”“省会研发+周边转化”格局。整体创建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加快推进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省会经济圈制氢、储氢、运氢、商业运营一体化的氢能产业体系,共同打造中国氢谷,联合申报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依托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重大项目,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圈。加快济南低空监视服务网项目建设,推动向其他6市辐射拓展,催生多元的通用航空新产品、新空间、新业态。文化旅游共唱一台戏。加强文化政策互惠互享,推动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群众文化场馆联动共享,实现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深化旅游合作,搭建融媒体传播矩阵,联合开展面向全球的旅游主题推广活动,集中打造推介“山水圣人”线、齐鲁文化风情线、鲁中红色文化旅游线、黄河故道及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线、运河文化旅游线、孙子文化旅游线、水浒文化旅游线、董子文化旅游线、大禹文化旅游线等精品线路。公共服务共扫一个码。构建省会经济圈同城化公共服务体系,搭建社会保险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政务服务联通互认、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一网通办”,实现社保卡“一卡通办”。加快建立统一的人才服务体系,推动实现人才卡、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继续教育学时互认互通。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积极推进省会经济圈养老公共服务设施共享。要素资源共下一盘棋。在省会经济圈推广“人才有价”评估平台。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共享。加快建设省会经济圈土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平台、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平台和建设用地二级市场交易服务平台。生态环保共算一本账。共同严格落实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建立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会商机制。济南、淄博、泰安等市联合规划建设大汶河绿色生态长廊。?市场开放共打一副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探索“一照多址、一证多址”企业开办经营模式。运用智慧化手段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构建畅通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积极加快建设以济南国际内陆港为核心、其他6市为支撑的陆海统筹型国际物流中心。来源:济南时报爱济南新闻客户端
·END·
愿每个莱芜人健康、平安!
加油莱芜!加油济南!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免责声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