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要。
一、临床表现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氧,因此贫血可出现因组织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及缺氧所致的代偿表现。
(一)一般表现
疲乏无力、精神萎靡是最多见的症状,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的主要、体征。
(二)心血管系统症状
活动后心悸、气短最为常见。部分严重者可以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查体可以有心脏扩大,心尖部出现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三)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头晕、耳鸣、易倦以及注意力不集中。维生素B12缺乏时可有麻木、感觉障碍及行走不稳等症状。
(四)消化系统症状
食欲减退、恶心较常见。舌炎、舌乳头萎缩见于营养性贫血,黄疸及脾大常见于溶血性贫血病人。
(五)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肾脏浓缩功能减退,表现为多尿、尿比重降低。部分病人可有蛋白尿、月经失调和性功能减退。
二、诊断方法
(一)病史
(二)体检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Hb,RBC,MCV,MCHC,MCH,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及血小板计数。周围血涂片检查:RBC、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形态。
2.网织红细胞计数:判断骨髓增生程度。
3.骨髓检查:骨髓细胞形态、铁染色等。
4.其他: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检查。
三、治疗原则、输血指征及注意事项
(一)贫血的治疗原则:除针对原发病进行病因治疗外,缺铁性贫血者用铁剂治疗,缺乏维生素B12叶酸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者补充维生素B12或叶酸,肾性贫血者用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机制发生的贫血可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环孢素A(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选用雄激素,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也可进行骨髓移植。
(二)输血的指征:急性失血性贫血(血容量减少大于20%)、慢性贫血(血红蛋白低于60g/L)。
(三)输血的注意事项:宜推广成分输血;注意输血并发症,特别是输血传染病、输血反应及长期反复输血引起的继发性血色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有时输血反而带来严重反应,诱发溶血,必要时可输洗涤红细胞。
(更多内容详见《张博士医考红宝书内科主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