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
汪先生,51岁,四川南部县人
临床诊断:
1、乙肝相关性血小板减少;2、乙肝后肝硬化;3、凝血功能异常
一、病史经过
1、腹痛伴牙龈出血就诊:-04,莫名出现腹胀痛,伴牙龈出血,未重视。-08初,腹痛症状加重、呕吐“酸水”,当地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建议胆囊切除,因“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异常”外科未同意实施手术。
2、-08医院详查:腹部彩超、CT检查考虑肝硬化,胃镜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A1期)、胃窦糜烂伴肠上皮化生。
3、-08-31我院就诊,血小板29×10^9/升(正常值为×10^9/升以上)。自述既往有“乙肝”病史30余年,当地老中医处口服中药治疗1年。
入我院详查:
(1)血常规:白细胞2.47×10^9/升,血红蛋白克/升,血小板30×10^9/升。
(2)发现凝血功能异常(影响出血与止血的指标,异常表明有出血风险和可能)。
(3)凝血指标异常,凝血酶原时间19.5秒、血浆纤维蛋白原0.6克/升。
(4)慢性肝病相关的白蛋白降低至28.9克/升,肝功能明显异常的酶学指标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U/升、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U/升(正常值不足40U/升)。
(5)骨髓涂片未发现血液恶性疾病表现。考虑血小板减少属于继发性。
(6)乙肝病毒DNA定量:5.36×10^6IU/ml(小三阳,乙肝病毒活跃)。
西医诊断:乙肝相关性血小板减少。
治疗方案:恩替卡韦抗乙肝病毒治疗,1周后复查血常规:血小板49×10^9/升,凝血功能得到改善。
二、分析讨论
1、单一的血小板减少也要区别分析对待,儿童血小板减少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紫癜为主,诊断并非必须骨髓检查确诊,根据病史、发病特点和治疗用药的反应一般都可以确诊,除非要排除恶性血液肿瘤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就必须骨髓检查。成人血小板减少复杂一些,可能合并多种疾病的综合因素,除了常见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还有些临床思路需要注意:
其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首先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