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耳鸣,气促乏力,面色苍白,小心患上老

随着现代人对饮食的追求越来越高,每天所摄取的营养也比以前多了,因此,很多人认为贫血这种“清贫病”在逐渐离我们远去。

然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贫血依然常见。据统计,老年性贫血患病率约为19%,可见老年人发生贫血的比例相当普遍。

不要以为老年性贫血只是一种小疾病,你知道吗?

老年性贫血会加速老年人脏器功能的衰退,而且会加重原有的慢性病,贫血背后有时还隐藏着消化道出血、恶性肿瘤、心脏病、慢性感染等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若不及时发现并引起重视,可能导致严重的器质病变。

  

在许多人心中,贫血是“清贫病”,是由于营养不良而造成的。

可事实上,造成贫血的原因远远不是营养不良这么简单,贫血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老年性贫血可以是许多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甚至是某些疾病的首发表现。

本期医话,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李燕为大家讲讲老年性贫血的相关知识。她提醒广大读者,老年性贫血的发生较为缓慢,且相当隐匿,常被其他系统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易被忽视或误诊。因此,对付老年性贫血,需要我们全面重视。

1老人常见的贫血有哪几种

答案:营养性贫血最常见,发病率最高。

老年人贫血与造血系统的造血机能老化有关,即红细胞的生成基地红骨髓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牙齿脱落、味蕾萎缩、胃肠功能也减退,势必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导致造血原料的缺乏,致使红细胞或血红蛋白生成不足,出现贫血。

老年人常见的贫血主要是营养性贫血,包括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前者主要是因为铁元素的吸收利用率降低,铁元素摄入量减少引起的。

老年人的膳食一般摄入的肉、鱼、禽类食物较少,植物性食物摄入较多,而植物性食品中的植酸、草酸、磷酸和膳食纤维等均能降低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利用率。加上老人食物摄入总量减少,铁的摄入量亦有减少的趋势。

我国老年人每日铁的膳食推荐量为12毫克。

后者主要是因为有胃肠道疾病或慢性炎症导致对叶酸、维生素B12吸收障碍,从而引发贫血。

老年人还有一种常见贫血就是继发性贫血,这类老人通常都伴随着其他疾病,如肿瘤、感染、肾功能不全等,某些代谢性疾病以及应用药物有关。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寻找病因,查明引起贫血的原发疾病,再做治疗。

2老年性贫血症状明显吗

答案:老年人贫血的特点是缓慢、隐匿,应特别留意其征兆。比如面色、手指甲、口唇等皮肤黏膜苍白,头晕、眼花、耳鸣、乏、心慌、气促等都是贫血症状。

严重贫血患者,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红细胞携氧能力大幅度下降,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导致心、脑、肺等组织器官损伤。

贫血患者心脏自身的供血下降,进一步导致心脏缺氧。这对已患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来说,影响更大。

贫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活动受限,有些老人走路时间稍长或者上楼后就表现出困倦、面色苍白、心慌、气短;体位突然改变时头晕明显。很多人没这种意识,认为可能是心脏或者其他问题,容易引起误诊。

3贫血能治愈吗

答案:80%的贫血患者经过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都能治愈。

发生贫血后,到医院首先要进行贫血三项,即血清铁蛋白、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的测定,必要时做骨髓穿刺进一步明确诊断。

如果是营养性贫血,主要以补充铁剂、叶酸或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为主,用药方法主要为口服,简便易行,治疗费用低。

80%的贫血患者都能治愈,但也有部分患者是继发性贫血,需要找出原发疾病,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4贫血可以预防吗

答案:可以预防。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做血常规检查,看看血红蛋白、红细胞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轻度贫血由于临床症状轻微、隐匿,不易被发现,临床医院就诊时血色素明显低于正常。所以,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做血常规检查,看看血红蛋白、红细胞是否在正常范围之内。

平时生活规律,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特别是铁元素的摄入量,多吃补铁食物,如瘦猪肉、牛肉、兔肉、鸡肉、动物肝脏、豆类、绿色蔬菜等。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食欲,及时纠正偏食。当出现四肢乏力、嗜睡、失眠、心慌、面色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诊治原发病,如慢性胃炎等。

合理安排膳食结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可预防营养性贫血的发生,显著降低营养性贫血的发病率。

有老年慢性病的患者,平时就要注意治疗。

扫描







































北京那家治白癜风最好
成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beimeirongyuan.com/jfxpxyf/9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