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透析患者贫血治疗效果的因素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并发症,而透析患者发生率可达90%以上。纠正贫血不仅能够改善患者活动耐力,而且能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

自上世纪90年代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出现为肾性贫血的治疗带来革命性变化。EPO联合铁剂成为肾性贫血治疗的主要方法。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能达到理想的血红蛋白水平。其影响因素总结如下:

1铁缺乏

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铁缺乏比较常见,可能与摄入不足、胃肠道出血丢失等有关。而在起始EPO治疗后由于铁需求增加,如不能及时补充,常伴随铁缺乏。

2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激素可引起骨转运增加,进一步诱发骨囊肿、骨髓纤维化,破坏骨髓造血功能,加重贫血,引起EPO抵抗。研究表明,药物或手术控制继发性甲旁亢后,可明显改善贫血。

3炎症状态

慢性炎症状态是影响肾性贫血疗效的常见原因。在CKD患者中慢性炎症状态比较常见,也可由风湿类疾病、慢性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炎症可造成铁利用障碍,加重铁缺乏。

4尿毒症毒素与透析充分性

有研究显示使尿素清除率从60.7%提高到72%持续6周后,红细胞压积从28.40%提高到32.30%。也就是说对于进入透析的患者,提高透析充分性可改善贫血状态。

5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

EPO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生的必须依赖输血的严重贫血,在排除失血等其他原因后需注意PRCA可能,而血液中检测到抗体(可中和外源性和内源性EPO),骨穿提示红系造血障碍可明确诊断。一旦确诊,需停用EPO。但仅停用EPO往往是不够的,常需给予免疫抑制治疗,包括激素、环孢素A等。一些患者可能需间断输血治疗。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在CKD患者中ACEI(××普利)和ARB(××沙坦)应用较多,而二者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贫血。此类患者可考虑增加EPO剂量以改善贫血,必要时可减少此类药物的应用;但因其确切的心血管保护作用,除非特别严重的贫血,一般不建议停用。

7其他

包括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失血、体重指数高、吸烟、营养不良、肿瘤等。有研究发现,血红蛋白达标的患者血白蛋白、肌酸、肌酐略高于未达标患者。故保证足够的蛋白摄入、维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改善贫血。EPO是目前肾性贫血最重要的治疗方式。但应用EPO治疗有升高血压、增加心血管事件等风险。近年来随着对肾性贫血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讨,一些新药也进入人们视线,目前已进入临床且取得良好疗效的是低氧诱导因子-脯氨酰羟化酶抑制剂(如:罗沙司他)。目前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安全、有效,尤其对合并炎症状态等情况的患者仍可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影响肾性贫血治疗效果的因素,中国实用内科杂志,年11月第40卷第11期.

2.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相关因素分析,中国血液净化,年1月第13卷第1期

文字

张少青

图片

网络(侵删)

校审

吕玉风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beimeirongyuan.com/jfxpxyf/95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