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摄入过多或不足均会导致营养不良。营养缺乏病是由于摄入营养素不足而在临床上引起各种表现的疾病,故是营养不良的一种,但并不完全等同。近年来,由于营养素的功能性检查日趋完备,各种亚临床的营养缺乏已受到重视,因此,营养缺乏病也包括这一部分。
最常见的是食物摄入不足,其原因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原发性摄入不足中,因灾害或战争等社会因素引起的食物不足常是综合性缺乏,但在表现上则以热能蛋白质营养不良为主。一般情况下,偏食可引起某种营养素缺乏,有时某人群的习惯性偏食甚至可导致某种营养缺乏病的流行。食物因加工烹调不合理而破坏营养素,虽其摄入量并不少,但亦可发生缺乏,如水溶性维生素的缺乏中,食用精白米面和丢弃米汤常是脚气病的主要原因,蔬菜先切后洗,烫、漂、捞、挤将使大部分维生素C遭受破坏。
食物摄入不足的继发性原因是食欲不振、昏迷、精神失常或神经性厌食、口腔及颔面手术后、食道癌贲门癌等引起肠胃道阻塞的疾病。在这些疾病中常采用鼻饲或静脉营养补给措施,但如补给量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时,仍会发生营养缺乏的症状。
一、常见营养素缺乏的种类
1、钙
钙能帮助血液凝固,减少经前症状,减少疲劳,加速精力恢复,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缺乏症状:儿童,青少年,发育迟,牙齿不齐,“O”或“X”形腿;妇女抽筋,腰酸背疼,骨关节痛,浮肿,牙齿松动;中老年骨质疏松,易骨折,驼背,掉牙脱发,腰酸背痛。
急需补充人群:正在发育的少年儿童,脑力劳动者,经痛妇女,停经后妇女,中老年人。
2、铁
铁能预防及治疗因缺铁引起的贫血,维持机体的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帮助成长。
缺乏症状:造成缺铁性贫血,易疲劳,脸色和指甲苍白,免疫力和抗感染力下降,儿童发育迟缓,智力受损,心跳加快,食欲下降,头晕。
急需补充人群:食素者,喜欢喝茶,咖啡及可乐者及所有中国人。
3、锌
锌能加速人体内外部伤口的愈合,消除指甲斑点,防止味觉丧失,有助于生殖能力障碍的治疗,有助于糖尿病治疗。
缺乏症状:食欲不振,厌食,偏食,免疫力下降,感染性疾病,中老年人前列腺炎肥大。
急需补充人群:儿童,严重的青春痘或粉刺患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素食者。
4、硒
硒能抗氧化,增强免疫力,中和重金属污染,排毒,增强肝脏活性,加速排毒。
缺乏症状:精神不振,精子活力降低,易感冒。
急需补充人群:生活在高污染地区和贫硒地区的居民
5、维生素A
缺乏VA表现在视力下降、眼睛外突、怕光、眼袋大、眼睛有疲劳感、眼屎增加、眼睛发干等。还会产生皮肤干、粗糙、长痘痘、毛孔大、皮肤痒等。中国是世界上缺乏VA的灾区。
6、维生素C
VC是知名度最高的维生素“明星”,妇女用它美白皮肤,预防色斑,增加皮肤弹性。中老年用它抗衰老,预防关节炎,预防心血管疾病。青少年用它少感冒。还能增加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缺乏VC表现有牙根出血,流鼻血,关节痛,贫血,易感冒,皮肤长红痣,脸上有色斑。科学家们建议,中国居民除正常饮食外,建议妇女每天补充50毫克,老人们毫克,对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有很好的效果。
7、维生素D
VD的两个主要来源;1,从饮食中获取;2,日光照射皮肤产生。它能促进儿童,青少年骨骼成长,预防中老年人骨质疏松。
8、维生素E
VD的作用有:延缓衰老,抗氧化,促进性激素分泌提高生殖力,进化血管保护血管,增强肝的解毒功能。
9、B族维生素
缺不缺可由舌头看出,舌头大小适中,颜色粉红,边缘光滑,没有舌苔,也不凹陷下去,味蕾很小分布在舌面和边缘,这样就证明你不缺。B群有12种。
维生素B1:缺乏它会有色斑,眼睛无光,食欲不振,肌肉无力发酸,记忆力差,脚气病。常感到疲劳者,消化不良者,经常喝酒者急需补充。
维生素B2:缺乏症状有鼻发痒,精力不济,阴部发痒,上额油汪汪,眼发红嘴角干裂,舌头发红,口腔易发炎。吃素者,动脉硬化者,慢性肝炎者,减肥者急需补充。
维生素B6:缺乏症状脱发,口臭易发炎,皮肤损害,走路协调性差,虚弱,贫血,神经质。抽烟者,糖尿者,更年期者,食肉较多者急需补充。
叶酸:缺乏症状面色发黄,发白,抵抗力差,贫血,疲倦,头晕,呼吸急促,孕妇可导致出血,流产,早产,生产困难,婴儿夭折,畸形,先天性贫血。
泛酸:缺乏症状失眠,脚会感到烧疼痛,肾上腺衰竭,血压低,消化不良,便秘。
二、营养缺乏症的预防原则
继发性营养缺乏病的预防在于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原发性营养缺乏病的预防原则有以下几点:
1)合理膳食
合理选择食物、调配平衡膳食、保证用膳食者必需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且各种营养素间的比例平衡。谷薯类、动物食物(肉、禽、蛋、奶)、大豆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四大类食物中所含的营养及其比例各不相同,尽可能选择不同品种,达到营养平衡的目的。
2)合理加工烹调
尽可能减少食物中营养素的丢失;如主食过分精白,主食加碱过量,可造成B族维生素丢失;蔬菜先切后洗,烹调时间过长,可造成维生素C的损失和破坏。
3)改善食物感官性状
讲究色、香、味,尽量使其多样化,增进食欲,满足饱腹感。
4)有合理的膳食制度
1天3餐,定时定量,一般的原则是早晨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
5)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暴饮暴食,儿童尤应注意不偏食、挑食、厌食。
6)注意不同生理条件下的膳食
孕妇、乳母、儿童由于妊娠、哺乳及生长发育的需要,对热能、蛋白质、钙和磷、铁、碘、锌、维生素A和D等的需要量增加,应给充足的热能和提高含上述营养素的食物。老年人的膳食中应注意减少热量供应,提供高质量的蛋白质(完全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应予控制。高温作业者由于大量出汗除大量丢失水和无机盐外,组织蛋白分解增加,维生素C、B1和B2等水溶性维生素排出增加,应给予相应补充。患者的饮食营养应遵医嘱。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兴趣与更多的朋友交流健康话题,欢迎您通过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