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换季时都是痔疮等肛肠疾病的高发季,这不,近段时间,医院的肛肠科每天都挤满了看病以及手术的人。痔疮作为肛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很多人并不重视,能拖就拖,拖到严重了才去就医,还有的人认为这是个小问题,随便找个小诊所做手术,结果做出了问题。医生提醒,痔疮虽说不算什么大病,但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手术,医院找经验丰富的医生“操刀”。
小毛病拖出了大问题
近段时间,医院肛肠科主任、主任医师蔡敬泽特别忙,每天的手术排得满满的,有时候还得加做。“从春节过后就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不少过来做手术的患者都拖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蔡敬泽无奈地说,其实有些患者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不一定要做手术,还是可以通过药物的内服外用等手段进行治疗的。但是病情拖到严重了,只能进行手术了。
蔡敬泽碰到过一个很典型的患者。20岁的小华在外地上大学,有一天发现自己便血,吓得不轻的小华医院,一查原来是痔疮。听说是痔疮,小华就放心了,想着小小的痔疮也无所谓,小华便放任不管了。就这样断断续续便血,直到一天,小华觉得整个人晕晕的,走路都不稳了,才告诉家里人。后来,在家人的陪同下,医院做了检查,血红蛋白低到只有56g/L,而成年女性正常的血红蛋白值在-g/L。无奈,家人带着小华回到温州,找到了蔡敬泽诊治。见到这种状况,蔡敬泽先给小华输了血,同时抓紧时机进行手术。一周后,小华出院了。本来可以马上回校上课,但家长不太放心,让小华在家待了一周之后回校。一个月后的寒假,医院复查,蔡敬泽看见她脸色红润,人也很精神。小华说,她已经不便血了,现在也特别注意饮食以及生活习惯等方面。
八成以上的肛肠疾病是痔疮
痔疮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占肛门直肠疾病的80%以上。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痔疮的发病年龄在13-84岁,几乎跨越了各个年龄层次。为什么人容易得痔疮呢?
蔡敬泽表示,目前比较认同的因素有几点。首先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痔疮是人类直立行走的必然结果。人类直立行走后,肛门相对于心脏位置较低,由于重力的因素,肛门直肠部位的血液回流到心脏比较困难,容易郁结于下而成痔疮。其次与饮食、劳累、便秘、腹泻、喜欢久坐等其他因素有关。另外,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炎等也是痔疮形成和加重的因素之一。痔疮的形成还可能与生活作息习惯、职业、性别、性格、居住环境等有关。
虽然痔疮不是大病,但患者的精神和身体要承受痛苦,且久病会导致继发性贫血、肛门松弛等,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蔡敬泽建议,多吃蔬菜别吃辣,做到营养均衡,合理饮食,避免久坐久站、长期负重远行。如果排便困难,可食用蜂蜜或含植物油的食物,如芝麻、核桃仁等,加强润肠作用。也可采用按摩疗法,坐着或站着,在小腹部顺时针方向抚摸约5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再抚摸5分钟,每天早晚各做1次,连续两周。此外,每日早晚做两次提肛运动,每次30-40次,也对预防和治疗痔疮有帮助。
手术治疗别轻视
春节期间,回老家过年的小李抽空去做了痔疮手术。可他发现手术做完之后,出血是止住了,但排便困难,大便跟筷子一样细。上个月,痛苦不堪的小李找到了蔡敬泽,寻求解决办法。蔡敬泽一检查,原来是肛门狭窄。细问之后,才了解到小李图省钱,医院做了手术,小李本来想着这么一个小手术能出多大问题,结果还真出了问题。蔡敬泽建议小李半年后进行第二次手术,小李后悔不已。
“像小李这样认为痔疮手术就是个小手术,图省事、医院做手术的患者临床并不少见。”蔡敬泽说,有关痔疮微创手术的问题,不少人只是听说微创手术,其实对什么是微创并不了解,如果病情不适合,盲目的追求微创手术,或者手术操作不当,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事实上,手术治疗痔疮的方法很多,微创也不只一种,微创更应该是一种理念,体现到手术医生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当中,选择哪种器械固然重要,但操作的医师更关键,像小李出现术后肛门狭窄,跟操作医师的过度切除有很大关系。有经验的医师会根据每名患者的病情,制定适合的手术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手术损伤。因此,手术时要慎重选择。
小宁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