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过去又称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生殖内分泌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子宫出血。
1.病因
主要是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处于衰退过程,卵泡不再周期性发育,导致卵巢不能周期性合成并释放雌、孕激素,子宫内膜失去周期性变化而发生无排卵性月经;另外,其他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环境改变,气候变化、过度劳累等也可以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分泌功能,导致功能性子宫出血。
2.临床表现
出血的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出血;有时先有数周或数月时间的停经,然后发生子宫出血,出血量多,有时量正常或少,可持续数周;有时周期尚规则,而经期延长、经量增多或减少。出血量多或时间长者可发生继发性贫血,出现头昏、乏力、心慌、耳鸣等症状。
3.防治
防治的原则是止血、调整周期,防止内膜癌变。对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止血前要排除子宫内膜增生性疾病,以免延误治疗发展为子宫内膜癌。因此,病史超过半年者建议诊刮,诊刮兼具止血和活检病理诊断的双重作用,排除内膜病变后进行药物治疗、调整周期,帮助患者平安度过绝经过渡期。
(1)宣传围绝经期保健知识:要使患者了解围绝经期月经紊乱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减轻恐惧心理。由于精神过度紧张和过度劳累也可以影响月经周期,所以应当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2)一般治疗:休息,增加营养,贫血者补充铁剂,出血时间长者给予抗生素。
(3)止血
1)药物止血:对于该年龄段妇女的功血,药物止血方法主要有孕激素,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COC),COC因其高效、低剂量、止血迅速,用于绝经过渡期功血越来越受到肯定。
2)刮宫术:为快速有效的止血法,同时还可以了解宫腔情况及对内膜做组织学检查。病程长的围绝经期患者应首先考虑刮宫止血及了解内膜的组织及病理学改变,以决定进一步药物治疗方案。
3)止血药:适当应用凝血药可减少出血量。
(4)调整月经周期
1)孕激素后半周期:甲羟孕酮、地屈孕酮或黄体酮胶囊,月经后半周期应用,共10~14天,停用后内膜规则地脱落出血。对月经延迟且出血量不多者,药物刮宫可每2个月进行一次,直到停药后不再阴道出血为止。
2)短效口服避孕药:可调整周期、兼具避孕及减少出血量等作用。
3)雌孕激素周期序贯:雌激素水平低者,可用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方法调整周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于“西交一附院妇产科”,版权均为西交一附院妇产科所有,欢迎转载,但必须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本网站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为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