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小惠读初二,是个典型的江南小美女。身高1.57米的她,体重刚过80斤,瘦瘦小小的身子,白白净净的脸,就像白雪公主一样。
这是小惠的妈妈第医院看病,起因是小惠经常头晕、乏力、心悸。妈妈打听了一下,这是贫血的症状,就挂了浙江大医院血液科门诊。
小惠妈妈说,“她小学成绩很好的,到初中退步很快,在班里只能排中下了。”
检查结果,小惠的血色素是62mg/L,而大多数人超过mg/L才正常,90~mg/L代表轻度贫血,60~90mg/L意味着重度贫血。
浙大一院血液科主任金洁拿着报告单叹了一口气,“这么严重的贫血,说明她贫血至少已经有一两年时间了。”
小惠的身上有太多贫血的症状,都被她妈妈忽视掉了:脸色苍白被当做肤白貌美;跑步没法跑完操场一圈,被当做缺乏运动细胞;每天睡不醒被当做太爱赖床……
经常头晕、恶心、乏力、手脚冰凉、严重时候会发麻、稍稍运动就会胸闷气短,四肢酸胀。体育课上跑操场,跑步后感觉喉咙充血,要静坐半个多小时才有好转。医生说,让小惠妈妈耿耿于怀的成绩退步,很大原因就是贫血。
金洁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贫血不仅代表着造血系统功能异常,意味着血液系统的原发性疾病,还往往是恶性肿瘤、肾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慢性肝脏疾病的先兆,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肾脏病和癌症中并发贫血的几率很高。
最近,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健康蓝皮书——在11个省级学生健康监测点开展学生常见疾病监测,结果显示:贫血率为8.1%。相当于每12个孩子当中,就有1个贫血。“不缺吃穿”的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孩子贫血
“贫血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再生不良性贫血、继发性贫血等,中小学生当中,绝大多数都是缺铁性贫血,大概占了90%多。”金洁说,家长们可以稍稍放宽心的是,缺铁性贫血是各个种类的贫血当中,症状最轻,也是最容易治愈的。
金洁说,这个阶段的孩子生长发育很快,对铁的需求量比成年人更高。
换句话说,一家三口每天吃一样的饭菜,对爸爸妈妈来说,摄入的铁元素足够了,可对孩子,同样的摄入未必够。
而初高中的女生们刚刚来月经,不规律的大姨妈往往来势汹汹,大量失血让她们比男生更容易出现贫血状况。“另外,有的小姑娘爱漂亮,想要瘦一点,就不怎么吃饭,摄入少,也容易贫血。”金洁说,所以女生往往比男生贫血更多。
孩子的变化是悄悄发生的,怎么判断有没有得贫血?
家长可以通过孩子的这些表现来做判断:
1、除了头晕、胸闷、气急,还可以观察孩子脸色是否苍白,有些孩子本身皮肤就很白,不大看得出,也可以看看眼睑、手掌,是不是苍白的。
2、观察孩子的睡眠问题,睡得浅或者嗜睡,都要引起注意,贫血是全身性的症状,睡眠也能反应出来。
3、胃口不好、消化不良,也是贫血的表现。
4、注意力的问题也很重要,贫血之后吃不好、睡不好,注意力当然不能集中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也要找找是不是贫血。
对于已经得了缺铁性贫血的孩子,在医学上的治疗并不算复杂,轻度贫血只要在饮食上注意补充铁元素就好了,中度、重度的贫血病人,需要口服补铁剂,经过治疗也会慢慢好转。
家长们要特别注意的是,缺铁性贫血是一个缓慢发生的过程,孩子的变化也是悄悄发生的。
补足铁元素,给孩子开一张食补单
贫血的孩子,怎么“吃”很重要。铁元素摄入足够了,缺铁性贫血自然就不会找上门了。
“贫血孩子有共性,就是挑食、偏食。”在中医理论当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精气神足不足,就看脾的状态好不好,而孩子脏腑娇弱,家长们除了保证五谷杂粮、瘦肉、牛奶这些营养食物之外,更要培养他们每日三餐按时、按量吃饭的习惯。
厌食不肯吃饭的孩子,中医认为他们脾胃功能弱,对付他们,专家有办法,“可以取一点鸡内金熬粥,鸡内金就是鸡胗上面的那一层砂囊内壁,有消食健胃的作用。”
“调理脾胃功能,药食同源,要多吃能够升高血红蛋白的东西。”比如蛋黄、猪肝、黑芝麻、红豆、山药都是很适合的食材。
比如现在这个季节,可以多试试韭菜炒猪肝。
对于爱吃西餐的孩子,家长们也可以做鸡肉沙拉,在沙拉中多搭配一些蛋黄,同样有补血的作用。
专家最推荐的还是山药,用山药炖汤。蓝莓山药,当做饭后甜点也不错。虽然山药没有直接补血的作用,但是在健脾补肾方面它是首选,解决了脾的问题,“吃”上面也就不会有短板了。
红枣、花生的做法很多,各家的大厨们都有自己的拿手菜,只是做菜时要注意别把花生的红衣去掉,那一层才是补充血红蛋白的主力军。
芝麻粥、芝麻糊同样适合怕冷的孩子吃,吃的时候要加一点点红糖。
而对于年纪稍长一些,不那么挑剔口感的孩子,炖一锅加了黄芪、当归的乌鸡汤也很不错。
专注于补铁的话,菠菜、木耳、蘑菇都是不错的选择,“在补充铁剂之外,不要忘记维生素B族,也就是B12,还有叶酸的摄入。”谷类、坚果都是富含B12的东西。
“这些食补一周吃三到四次就行了。”家长们要特别记牢的是,健康的饮食习惯才是最重要的。
吃膏方能不能补血呢?
膏方一直都有“补血益气”的功效,是不是就可以预防或者治疗贫血?
贫血需要“补血”和膏方有“补血益气”的功效,不完全是一个概念。在中医中,贫血属于气血不足,但其中有功能性贫血和器质性贫血的区别。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人,面色发黄、且总是感觉头晕、乏力、心慌、失眠等,但是做血常规等检查却发现并未“贫血”,这就属血虚血亏的症状了。这时,大家可以找医生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定制一份膏方调理调理。
但是,如果检查结果显示已经有严重贫血了,这就属于器质性病变,那么还是应该先接受规范治疗,再考虑膏方调理。
部分文字来源:钱江晚报、浙江在线健康网
本期科普指导专家简介
金洁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年-年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年-年浙江医科大学内科血液学硕士研究生、年-年浙江医科大学内科血液学博士研究生、年-年德国基尔大学输血与血液免疫所进行博士课题研究、年-年德国基尔大学血液病理所研修;
医院血液科主任,白血病淋巴瘤中心主任,浙江省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血液病学教学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医学院血液病学教学委员会主任,国家临床重点学科血液病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白血病基础及临床研究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担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委员、中华血液学分会红细胞学组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分会血液学分会会长,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肿瘤专委会候任主委;中华血液学杂志、IntJHematol等专业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
药物对恶性血液病作用机制及分子调控:研究药物及生物制剂对恶性血液病细胞的作用机制,包括对信号传导、凋亡途径的影响;
恶性血液病耐药机制及逆转:包括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的耐药机制与逆转手段研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发病机制及治疗包括染色体分析:癌基因探寻以及在细胞与动物模型水平筛选新药;
血液病临床:主要包括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的诊断与治疗;
端粒酶及其相关分子与恶性血液病。
医疗成果
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十一五支撑项目子课题、国家基金、教育部、卫生部项目、省基金、省科技厅重点课题等科研基金十五项,课题经费超过万。
第一获奖人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1-3等奖9项。
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篇,第一或通讯作者SCI论文60余篇。
参编著作5部,主编音像教材2本。
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学科负责人、浙江省白血病诊治重点创新团队带头人、卫生厅重点支撑学科-血液病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委员、中华血液学分会红细胞学组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分会血液学分会会长,中国实验血液学会常委、中国女医师协会肿瘤专委会候任主委。应邀参加54届美国血液学年会并作大会发言。多次在全国血液学会议或区域会议上作为主持人或大会发言,在国内享有很高知名度。参与所有国内恶性血液病诊治指南/共识的编写与血液专科医师培训计划的编写。
在国际上首创了以国产高三尖杉酯碱为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HAA方案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获得很好的疗效,成果作为LeadingPaper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Leukemia上,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国家最高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卫生部陈竺部长在国内大会发言中均特别提到并给予很高评价。该方案也成为国内AML治疗的首选方案之一(国内专家共识)。负责完成了迄今为止第一个国内AML前瞻性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文章已投寄国际著名杂志“Lancet”。在AML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获得了年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与年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
临床经验丰富,是浙江省血液病远程会诊点名最多的会诊医师,医院解决了大量的疑难问题。很多患者慕名而来,网上好评如潮,被评为年度浙江省十佳医师并名列第一。也是年浙江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更多资讯:
重磅消息!浙大一院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综合类第五名!
让血脂升高不回头的“坏”胆固醇,到底是个啥?
吃嘛嘛不香,罪魁祸首都是舌尖上的"Ta"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