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青春期是花季,可是当花季遇到不走寻常路的大姨妈,就变成了一件让人头疼的事。
青春期,异常月经“拖”不得每年一到暑假,妇科门诊总会多一些青春期女孩的身影。由于学习等原因限制,平时的月经问题,常常会拖到周末甚至寒暑假才来就诊。最近门诊上就有两位“拖”出了大问题的患者,一位高三毕业,由于学习压力大,月经2年前开始逐渐延后,现在已经整整一年没有来月经了,变成继发性闭经。另外一位女孩,月经一直不规律,这次大姨妈来了2周都还没减少的迹象,出现了头晕、医院就诊,一查血常规都达到了中度贫血。
这两位孩子的月经都是“拖”了很久才来,原因都是学习忙没时间,加上孩子妈妈都误以为青春期女孩月经有点乱是正常的,所以一直没就诊。到底青春期的大姨妈不规律,要不要看医生?在平常门诊中发现,有这方面困惑的妈妈们还真不少。
■■■■■
首先我们要认识一下什么是正常的月经?
一般来说,正常的月经周期是指23-35天,经期2-7天,经量在20-60ml之间,经期可伴随轻微下腹隐痛。因此,无论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或者痛经等出现超出上述标准异常情况,都是属于不正常的。
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生理阶段,特殊的原因在于青春期性腺轴发育不成熟,尚未形成规律的排卵机制,加之紧张的学习生活、压力较大,容易出现月经失调等情况。因此目前认为初潮后2年内月经延后可以予以观察处理。但如果月经紊乱,引起了一系列的后果,影响了身体的健康或学习生活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就诊,如以下“长、短、多”的情况:
长——周期长,月经周期超过3个月未潮;经期长,经期超过7天未净。
月经周期过长,可能演变为继发性闭经,子宫内膜处于单一雌激素作用之下,有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癌的风险。经期过长,容易出现贫血、崩漏情况。
短——周期短,月经周期短于23天,甚至半个月一次。
月经频发,容易演变为异常子宫出血,出现贫血等情况,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学习生活。
多——经量多,每次月经需要使用2包或以上的卫生巾量。
经量过多,极容易引起贫血,引起体质减弱、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应尽早就诊。我科就曾经收住了一名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继发失血性休克的女孩,经过紧急抢救输血才脱离危险。
中医是如何认识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呢?
《黄帝内经》记载: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因此女性肾气充盛是月经来潮的前提,加上气血、经脉、脏腑功能的调和,才能按月来潮。若肾气不足、脾气亏虚、或血热、或血瘀均有可能损伤冲任,引起崩漏,也就是青春期异常子宫出血。
家长如何应对青春期不规律的大姨妈?
1、如果月经已延后未潮,最常见可予以孕激素转化内膜,或益母草颗粒、新生化颗粒等中成药活血化瘀催经。
2、若月经量多或经期淋漓不净不能及时就诊,可予以阿胶10g炖服,或配合适当的止血药。
3、如果平素经量偏多,可以在经后枸杞、党参、黄芪代茶饮或炖汤服用,可以起到补气养血的作用。
未病先防,应该如何预防青春期大姨妈不规律呢?
1、父母需要帮孩子记录每一次的月经来潮时间、出血情况、月经持续时间,以便医生了解孩子的月经情况。
2、尽量做孩子的朋友,与孩子聊聊生理知识,可以更直观了解孩子的月经,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聊天与倾听,有助于缓解孩子紧张的学习压力,保持心情的愉快。
3、在月经期可以多给孩子准备一些高铁、高蛋白的饮食,有助于提高孩子机体免疫力、增加营养。
4、注意适时给孩子增减衣物,天气遇冷时需要增加衣袜,注意保暖,避免由于过冷继发月经量少、痛经等情况。
■■■■■
最后,愿每一位的花季少女都能正确认识大姨妈、管理好大姨妈,最后拥有规律的大姨妈。
王美霞
医院妇科二(中医妇科)
副主任中医师
硕士研究生学历,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专业。
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先兆流产、月经失调、卵巢储备下降、盆腔炎等常见疾病,试管婴儿前中药调理,反复种植失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坐诊时间:周二、四、五全天。
end供稿:王美霞
编辑:陈墨林婧
审稿:胡慧娟
配图来源:网络
本文由医院妇科二编辑发布,如侵权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