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
33、晚幼红细胞通过脱核成为网织红细胞,这一过程在骨髓中进行,约需72h。网织红细胞经约48h成为完全成熟的红细胞,释放入血,平均寿命约d。
34、衰老红细胞主要在脾破坏,分解为铁、珠蛋白和胆红素。
35、在正常情况下,99%Hb的铁原子呈Fe2+状态,称为还原Hb,1%呈Fe3+状态,称为高铁Hb,只有Fe2+状态的Hb才能与氧结合,称为氧合Hb。
36、新生儿由于出生前处于生理性缺氧状态,故红细胞明显增高。
37、RBC和Hb含量减少,见于临床上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按病因将贫血分成:①急、慢性红细胞丢失过多②红细胞寿命缩短③造血原料不足④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38、红细胞增多:①原发性②继发性③相对性
39、改良牛鲍计数板,每个大方格面积为1.0mm2,容积为0.1mm3微升
40、红细胞在计数池中若分布不均,每个中方格间相差超过20个应重新充池,两次红细胞计数相差不得超过5%。
41、HiCN法,年被ICSH推荐为Hb测定参考方法,最大缺点是氰化钾(KCN)试剂有剧毒。
42、Hb参考值,成年:男性~g/L,女性~g/L,新生儿~g/L
43、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改变:
①正常色素性: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低色素性:常见于缺铁性贫血
③高色素性: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④多色性:常见于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活跃(如溶血性或急性失血性贫血)
⑤细胞着色不一:又称双形性贫血,常见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
44、红细胞形状改变:
①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和获得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②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大细胞性贫血
③靶形红细胞: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④口形红细胞:见于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⑤镰形红细胞:见于镰状细胞贫血
⑥棘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或获得性β-脂蛋白缺乏症
⑦裂红细胞: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⑧缗钱状红细胞: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⑨新月形红细胞:见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⑩泪滴形红细胞:见于贫血、骨髓纤维化
45、HCT是临床输血、输液疗效观察的指标。
46、离心后血液分五层:自上而下分别为①血浆层②血小板层③白细胞和有核红细胞层④还原红细胞层(紫黑色)⑤带氧红细胞层层(鲜红色)
47、读取还原红细胞层柱高(以紫黑红色层为准)的毫米数,乘以0.01,即为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体积的升数。
48、网织红细胞染色:WHO推荐新亚甲蓝染色。
49、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MFR+HFR)/LFR*
50、为提高网织红细胞计数精度和速度,ICSH推荐使用Miller窥盘,其精度CV约为10%
51、瑞氏染液复染可使网织红细胞值偏低。
52、网织红细胞%=B格内的网织红细胞/A格内的红细胞数*9*%(CV约10%)
53、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被测HCT/正常人HCT*1/2*被测网织红细胞百分比
54、点彩红细胞增高见于铅中毒。
55、红细胞沉降率(ESR)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
56、ICSH推荐使用魏氏法检测ESR。
57、血沉减慢:小分子蛋白如清蛋白、卵磷脂等
血沉增快:大分子蛋白如纤维蛋白原、急性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巨球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使血沉增快
58、血沉管应完全直立,若血沉管倾斜3°,沉降率增加30%。
59、ESR生理性增快:女性高于男性,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者血沉增快,老年人血沉增快。
60、病理性增快:①各种炎症(活动期ESR增快,病情好转ESR减慢,非活动期ESR正常)②组织损伤及坏死③恶性肿瘤④高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血症
61、血沉减慢:真性或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DIC消耗性低凝血期、继发性纤溶期等血沉减慢。
朱世良多谢您的支持与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