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全面了解血常规检查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吗 http://m.39.net/pf/a_6712021.html

血常规的检查一般分为: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几项。

白细胞(WBC)——外敌防御者

通常所说的血液里的免疫细胞,主要负责对抗入侵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具有一定识别并杀灭癌细胞的功能,可以反映免疫力的强弱。

白细胞又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包括: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

其中“性粒细胞”最重要,起到杀菌和吞噬的作用。

升高:一般意味着有细菌性感染,导致身体出现慢性的炎症、组织损伤等情况,指标升高程度和感染程度呈正比。

降低:一般意味着有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除此之外,肝病引起的脾功能亢进,会加速白细胞的破坏,也会使白细胞的数量下降。

红细胞(RBC)

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增高:乙肝表示肝细胞受损,肝细胞癌变可促使红细胞生成素呈非代偿性增加。

降低:一般如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病等造成或伴发的贫血。

血红蛋白(HB)——贫血风向标

是红细胞的主要成份,可初步判断是否贫血及造血功能是否异常。

高:严重呕吐,腹泻,肝细胞癌、肾癌等都可以导致血红蛋白浓度非代偿性增加。

降低: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癌患者常常感到疲劳、面色苍白就是血红蛋白减少的常见症状,这是因为癌细胞本身对红细胞的伤害就非常大,此外某些药物,放射治疗等导致的骨髓抑制也是人体血红蛋白减少的重要因素,血红蛋白减少不仅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还会伴随很多不适症状,如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时还可能引起机体极度缺氧,危及生命。

血小板——凝血维修队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太低了容易出血,太高了容易长血栓(脑血栓、心脏血栓等)。

降低原因:严重的肝病,会导致血小板合成障碍,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降低,进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症(CIT),容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伤口持续出血,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出血事件发生。

血常规常见指数含义:

血红蛋白浓度(Hb)

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白细胞分类计数

血液离心时表层为灰白色,这部分的细胞即称为白细胞。它是一组形态、功能和在发育与分化阶段不同的非均质性混合细胞的统称,依据形态、功能和来源而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类。仅以白细胞计数判定临床意义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病情,较为确切。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集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的粘附聚合作用。

减少

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内科疾患如胶原性疾患,脾功能亢进,尿毒症,肿瘤骨髓转移引起骨髓纤维化时可继发血小板减少,某些造血系统疾患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凡体内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败血症,粟粒结核等血小板也往往减少。

显著增多

主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及肿瘤骨髓转移(有溶骨性变化时),在脾切除手术后,血小板也能呈现一过性增多,此外,骨折,出血和手术后,血小板可反应性轻度增高。

血小板减少时必须防止出血。血小板显著增多时,必须警惕血栓发生;但血小板增多亦可出血,因血小板质量差。

网织红细胞计数(RC)

网织红细胞是没有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该细胞内残存的核糖核酸经特殊染色后成“网状”结构。

计数增多

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见于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恶性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治疗有效时

计数降低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压积

(1)红细胞压积增大:

①严重脱水(大量呕吐、腹泻、失水等)。

②大面积烧伤。

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④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高原病、重症肺源性心脏病等)。

(2)红细胞压积减少:

①贫血或妊娠稀血症。

②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

③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

④妊高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是指人体单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通常是间接计算得到

①升高:见于营养不良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胰外功能不全,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低下。

②降低:见于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由癌或感染引起的继发性贫血;高铁血症见于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和铅中毒及CO中毒),全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丙酮酸激酶缺乏症)等。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降低:即为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也见于缺铁,慢性失血,口炎性腹泻,胃酸缺乏,妊娠,地中海贫血,铁粒幼红细胞贫血,巨幼红细胞贫血。

升高:常为大细胞性贫血,见于恶性贫血,叶酸缺乏,长期饥饿,网织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升高:高色素性贫血,严重呕吐,频繁腹泻,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心力衰竭等。

降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常以所测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见于缺铁性贫血,尤其是MCV尚处于参考值范围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更是早期缺铁性贫血的特征,

2.缺血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均可见MCV下降,但前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增大,而后者RDW正常,有助于鉴别

3.溶血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增大,而再生障碍性贫血MCV及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无变化。

降低:降低原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肝病引起脾功能亢进,某些药物均有可能导致白细胞降低,这是因为这些物质会影响到白细胞的生成和杀灭。

升高:白细胞升高往往意味着患者因细菌性感染而导致各身体器官和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的感染、炎症、组织损伤等情况,而且白细胞的升高程度和感染程度呈正比。

血小板降低原因:严重的肝病,会导致血小板合成障碍,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降低,进而引起血小板减少症(CIT),容易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伤口持续出血,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出血事件发生。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beimeirongyuan.com/jfxpxzz/85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