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首都医科医院药学部主任、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药学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系主任。
现兼任国家药典委员会第十一届委员、健康中国研究中心药品和健康产品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药知识管理专项基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儿童安全用药分会会长、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毒理学会临床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药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紫禁城国际药师论坛执行主席、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自我药疗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脑血管疾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北京药学会副秘书长、北京药师协会副理事长、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评审委员会咨询专家。同时担任《药品评价》(医院药学版)主编、《中南药学》副主编、《医院药学杂志》常务编委、《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医药导刊》、《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中国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新药杂志》、《药物不良反应》、《中国药事》、《中国卒中杂志》、《中国执业药师》等编委。
治病的良药,在错误的应用下可能变成致命的毒药纵观人类发展史,不断寻找新的药物治疗方案、追求健康生活的愿望一直贯穿始终。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合理用药目前仍面临严峻挑战。用药不当,带来严重后果的案例屡见不鲜。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世界的死亡病例中,有1/3是由于用药不当致死的[1]。美国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每年发生的几百万医疗事故(用药错误占相当大比例)中,可以预防的占70%,有可能预防的占6%,不可预防的占24%[2]。在我国,不合理用药比例也高达12%~30%[3]。对于临床医生、药师而言,合理用药就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剂量、正确的药物,通过正确的途径给予适合的患者。当医生为患者处方药物、药师为患者调配药物时应考虑诸多因素,其中药物相互作用可发生于药物作用的多个环节,与临床安全用药密切相关,需要临床予以必要的重视。
药物相互作用机制复杂,用药选择需谨慎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时,在机体因素(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蛋白、药物结合蛋白、药物基因多态性等)的影响下,因为彼此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发生的药动学或药效学的变化。可使药效加强或毒副作用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毒副作用加重[4]。
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可分为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和药效学的相互作用。药动学相互作用指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化谢和排泄等环节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另一种药物的血浆浓度,进一步改变其作用强度。药效学的相互作用则是两种药物作用于同一“受体”或同一生化过程而发生的相互作用,产生效应上的变化。这类相互作用对药物的血浆浓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无明显影响[5]。
因此,临床上在进行联合用药时,应注意利用各种药物的特性,充分发挥联合用药中各个药物的药理作用,以达到最好的疗效和最少的药品不良反应,从而提高用药安全。
透析患者多病共存,多药联用现象普遍透析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根据美国肾脏数据库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透析患者都合并有糖尿病、充血性心衰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除此之外透析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共病还包括:外周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炎(COPD)、感染、脑血管疾病和贫血等[7]。透析患者在服用治疗肾脏疾病药物的同时,常需口服心血管药物、抗贫血药物、降糖药物、抗凝药物等控制相应的基础疾病[6,8]。研究表明,随着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用药种类增加,约有95.9%(/)的患者存在多种药物相互作用,透析患者的药物间相互作用普遍存在[9]。因此临床上在对透析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应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在延缓患者肾功能恶化的同时,综合考虑透析患者用药种类繁多的实际情况,避免药物间的不良相互作用,才能真正为透析患者的长久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