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人体血小板减少会怎样?
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数值在正常情况下大约是10万-30万之间,它的寿命平均为8~12天,血常规检查结果介于-之间,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则说明血小板减少,不正常。血小板减少如果严重了,会引起一系列症状。
血小板在血液中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质量,在凝血止血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但如果血小板数值持续降低,则患者很可能发生自发性出血的现象,如鼻出血,牙龈出血。严重时,患者的消化道及内脏也会出现出血的症状。
大家尽早远离血小板减少的危害,就要对疾病的原因有所了解。
那么,是何原因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呢?
血小板减少症,其根本病因是机体免疫机能失衡紊乱导致的发病,医学上又称其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诱发因素有很多,比如化学毒物,电离辐射,放射性,炎症或病毒感染,过度劳累,怀孕,药物等都可以诱发发病。
血小板低有两种情况:一种叫原发性的血小板降低,另一种叫继发性的血小板降低。如果是继发性的,要治疗引起血小板降低的原发病。如果是原发性的,我们也称为特发性,它往往是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主要进行免疫治疗。
血小板减少治疗方法
一、心理治疗:避免情绪低落、焦虑,一定要保持心情的愉悦。
二、一般治疗:急性病人主要于发病1-2周内出血较重,因此发病初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创伤,尤其是头部外伤,重度者卧床休息,应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给予足量液体和易消化饮食,避免腔黏膜损伤。
三、输新鲜血或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减少的方法要谨慎选择,这种方法仅作为严重出血时的紧急治疗。因为血小板减少患者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输入的血小板可很快破坏,寿命短暂。
四、根据病情着实而定:如手术后病人,如果血小板在20以下,可有较明显的自发性出血或者内脏出血。
五、注意休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