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学习园地

一、知识要点

(一)抗贫血药

1.铁制剂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右旋糖酐铁

(1)作用与应用

用于各种缺铁性贫血的补充治疗,如各种原因的慢性失血、营养不良、儿童生长发育所引起的贫血等。口服铁剂或食物中的铁,主要以Fe2+的形式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吸收。胃酸、维生素C、果糖、半胱氨酸等有助于Fe3+还原成Fe2+,促进Fe2+的吸收。相反胃酸缺乏、抗酸药、茶叶及鞣质、牛奶、四环素等妨碍Fe2+的吸收。

(2)不良反应

口服铁剂常见胃肠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宜饭后服用。此外,还可引起便秘、黑粪,小儿误服1g以上铁剂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坏死性胃肠炎,表现为呕吐、腹痛、血性腹泻,休克、甚至死亡。其解救可用磷酸盐或碳酸盐洗胃,并注射特殊解毒剂去铁胺。

2.维生素类药叶酸

(1)作用与应用

用于治疗各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尤其是由于营养不良或婴儿期、妊娠期、哺乳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对缺乏维生素B12所致的“恶性贫血”,叶酸仅能纠正异常血象,而不能改善神经损害症状,治疗时需辅以维生素Bl2效果更好。抗叶酸药(如甲氨蝶呤、乙胺嘧啶)等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导致四氢叶酸生成障碍而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叶酸治疗效果不好,应选用亚叶酸钙治疗。

(2)不良反应

偶见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大剂量应用可引起黄色尿。

维生素B12

(1)作用与应用

口服维生素B12,在胃内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一种糖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才能免受胃液消化破坏,进入回肠后被吸收。临床主要用于恶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也可作为神经炎、神经萎缩及肝脏疾病等的辅助治疗。

(2)不良反应

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应用时要做好用药监护。

(二)促凝血药

1.凝血因子生成促进药维生素K

(1)作用与应用

临床主要用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出血。此外,维生素K3肌内注射可缓解胆绞痛。若患有梗阻性黄疸、胆瘘、慢性腹泻等维生素K吸收障碍,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维生素K合成减少,应及时补充。

(2)不良反应

口服制剂可引起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静脉注射过快可致面部潮红、出汗、呼吸困难、胸闷、血压下降甚至虚脱。较大剂量K3可致新生儿、早产儿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黄疸。

2.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药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主要用于纤溶亢进性出血如肺、肝、脾、前列腺、甲状腺、肾上腺等手术后的出血,也用于链激酶及尿激酶过量所致出血。本类药物用量过大可引起血栓形成,诱发心肌梗死。有血栓形成倾向者或有血管栓塞病史者禁用或慎用。

(三)抗凝血药肝素

1.药理作用

肝素抗凝作用依赖于抗凝血酶Ⅲ。肝素与抗凝血酶Ⅲ结合可增强其活性,大大加快凝血因子的灭活而产生抗凝效应。肝素在体内、体外均有强大快速的抗凝作用。

2.临床应用

(1)血栓栓塞性疾病如静脉血栓、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及静脉术后血栓的防治。

(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应用,可抑制凝血反应的进行,避免由于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的过度消耗而引起继发性出血。

(3)其他可用于心血管手术、血液透析、心导管检查等体内外抗凝。

3.不良反应

(1)自发性出血如出现严重出血,可缓慢静脉注射硫酸鱼精蛋白进行解救。

(2)血小板减少

(3)其他长期使用可引起骨质疏松、脱发;孕妇应用可致早产及死胎;还可诱发过敏反应,如哮喘、荨麻疹、发热等。

香豆素类

1.作用与应用

香豆素类是维生素K的拮抗剂,能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的活化,但对血液中已活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并无对抗作用。因此,香豆素类不能作为体外抗凝药使用,体内抗凝也须待活化的凝血因子消耗后才能起效。故起效缓慢、但维持时间较长。口服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为防止急性栓塞的发生,可采用先肝素治疗后、再用香豆素类维持的序贯疗法。

2.不良反应

应用过量易致自发性出血。华法林能通过胎盘屏障,引起出血性疾病,还影响胎儿的骨骼发育。

(四)抗血栓药

链激酶

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对新形成的血栓效果较好,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和深部静脉血栓的早期治疗。对陈旧性血栓没有溶栓效果。

不良反应常见为出血,严重出血可注射氨甲苯酸对抗。可引起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禁用于出血性疾病、新近创伤、消化道溃疡及严重高血压等患者。

尿激酶

无过敏反应。用途同链激酶,主要用于对链激酶过敏或耐受者。不良反应主要是出血。

(五)血容量扩充药右旋糖酐

1.药理作用

(1)扩充血容量

(2)抗血栓作用

(3)渗透性利尿作用

2.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失血、烧伤等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低分子或小分子右旋糖酐改善微循环作用较好,还可用于中毒性休克、血栓栓塞性疾病、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3.不良反应

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如发热、荨麻疹等,严重时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极个别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剂量过大可引起凝血障碍和出血。肾功能障碍、心功能不全、血小板减少症禁用。

(六)血液系统药物的用药护理注意事项

1.铁剂不宜与抗酸药、茶叶、鞣质、牛奶及四环素混合,不宜用葡萄糖稀释。若出现黑便应与肠出血的黑便区别。铁剂要注意妥善保管,以免小儿误服中毒。本品偶可致过敏性休克甚至心脏停搏,首次用药给药应密切观察监护。

2.大剂量应用叶酸可使尿液呈黄色,告知患者不必疑虑。维生素B12剂型、规格较多,使用前要仔细查对,偶可致过敏性休克,用药期间应加强监护。

3.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水杨酸盐、甲硝唑、西咪替丁等均可加强香豆素类的抗凝作用而增加出血的机会。

4.长时间用氨甲环酸,应作眼科检查监护(例如视力测验、视觉、视野和眼底)。

5.使用双香豆素类抗凝药期间,应告诫患者避免任何组织创伤,用软牙刷刷牙,切不可随便剔牙。

6.链激酶、尿激酶粉针剂溶解时,切勿用力振摇、以免活性降低,临用前新鲜配制,现用现配。静脉给药时,应先建立好静脉输液和取血标本的通道,用药后不再反复穿刺,若必须穿刺,应对穿刺血管压迫止血。

7.肝素有多种不同浓度的制剂,要注意其包装上的标签,保证用量正确;给药前应测凝血酶时间,用药期间每天测1次;应用肝素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过敏反应;2~3d更换一次给药部位;静脉滴注时注意滴速的控制并定时核查滴速;肝素刺激性大不宜肌注。应用肝素后不宜突然停药,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随时备有鱼精蛋白,并在使用前要确认患者是否对鱼类过敏。

8.少数患者对右旋糖酐过敏,常见荨麻疹或哮喘,个别可致过敏性休克,应密切观察监护。本品使用期间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循环超负荷症状,如呼吸短促、哮鸣音、咳嗽、心率增快、胸部压迫感等。一经发现,应及时调整滴速或停止输液。

二、典型习题

(一)填空题

1.铁利用于治疗_______贫血;叶酸类主要用于_______贫血,与_______合用效果更好。

2.右旋糖酐不易渗出血管,可提高_______,从而产生_______作用,主要用于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铁剂用于治疗()

A.缺铁性贫血B.恶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

2.铁剂急性中毒的特殊解毒剂是()

A.碳酸氢钠B.磷酸钙

C.四环素D.去铁胺

3.体内、体外都有抗凝作用的药是()

A.枸橼酸钠B.华法林

C.双香豆素D.肝素

4.在作用机制上具有对抗作用的一对药物是()

A.华法林与链激酶B.氨甲苯酸与肝素

C.维生素K与铁剂D.华法林与维生素K

5.肝素过量引起的自发性出血,应选用的解毒剂是()

A.葡萄糖酸钙B.硫酸鱼精蛋白

C.维生素KD.氨甲苯酸

6.下列可用叶酸作为最佳药物治疗的疾病是()

A.缺铁性贫血B.妊娠期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D.恶性贫血

7.下列组合中最有利于铁剂吸收的是()

A.维生素B1+枸橼酸铁铵B.维生素C+硫酸亚铁

C.碳酸钙+硫酸亚铁D.氢氧化铝+枸橼酸亚铁

8.恶性贫血应选用()

A.铁剂B.叶酸

C.维生素B12D.肝素

9.治疗急性肺栓塞宜选用()

A.维生素KB.双香豆素

C.右旋糖酐D.链激酶

10.关于铁剂的吸收叙述正确的是()

A.吸收部位主要在胃和十二指肠

B.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下段

C.最容易吸收的铁剂为三价铁

D.最容易吸收的铁剂为亚铁

11.患儿,女,14个月。近日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医生给予铁剂治疗。若同时服用下列哪一种物质会阻碍铁剂吸收()

A.维生素CB.牛奶C.果糖D.半胱氨酸

12.护士对缺铁性贫血患儿家长进行铁剂的用药指导中,错误的是:()

A.在饭前服用B.过量易中毒

C.应注意添加动物肝脏、蛋黄等辅食

D.患儿服用铁剂后,会出现黑便

三、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缺铁性、巨幼红细胞性、维生素B12;

2.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低血容量性休克

(二)单项选择题

1.A;2.D;3.D;4.D;5.B;

6.B;7.B;8.C;9.D;10.D;11.B;12.A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西安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beimeirongyuan.com/jfxpxyf/247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