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么来的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203/6041823.html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多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最有效治疗方式之一,给身心饱受折磨的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然而,移植相关的血小板减少问题不容忽视,它严重影响着移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鉴于近几年的众多研究成果,上海交通大医院血液科的刘福佳、沈杨教授发表了《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血小板减少相关新进展》,对围移植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影响因素、治疗进行了很好的总结。
一、移植相关血小板减少的原因移植前,无论患者选择清髓性预处理、非清髓性预处理,还是减低剂量预处理,其骨髓均不可避免的受到化疗药物的抑制,巨核细胞生成受到影响,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移植后期,由于造血微环境的损伤,以及移植物功能植入不良等因素影响,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以及外周血中出现的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血小板破坏增多,均可致使血小板减少。
二、移植相关血小板减少恢复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急性GVHD是患者发生继发性血小板恢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血小板延迟恢复则是慢性GVHD的独立保护因素。
(2)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病毒感染以及使用更昔洛韦、缬更昔洛韦等抗病毒感染治疗,均可增加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影响血小板的恢复。
(3)输注的CD34+数量:输注的CD34+细胞数量越少,则患者移植后发生血小板恢复延迟的风险越高。
(4)供者类型:接受HLA全相合的同胞移植的患者,移植后血小板计数高于接受HLA全相合的非亲缘供者的患者。
三、移植相关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首选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目前临床对于移植相关的血小板减少尚无规范的治疗措施,因此值得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