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血小板减少症并不少见,在患病群体中,没有特殊的发病年龄限制,对于老年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病专家说需要明确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后,针对性的展开治疗。
1、针对病因开展治疗,比如药物导致的需要停药,乙型肝炎继发的血小板减少需要治疗乙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的血小板减少需要治疗原发病。
2、对于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如果血小板大于3万/μ1(30×/L),没有出血倾向,可以观察为主,但建议找个针对性的中药进行调理,避免血小板突发急剧下降。
血小板低于30或有出血倾向,需要积极药物治疗
首选糖皮质激素,常用强的松60mg每日一次,根据血小板恢复情况逐渐减量停用,一般需维持用药3-6个月。
老年人服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高血糖、高血压、继发感染、眼睑及双下肢浮肿,需要同时补钙,监测血糖及血压。
特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虽然对激素治疗敏感,但容易复发。尤其是有的老年患者非常顾虑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血小板刚恢复正常就自行停药或改服中药,导致疾病的复发,治疗更加困难。因此患者应该坚持每2-4医院复诊,注意遵从医生嘱咐逐渐减量维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避免复发。
严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低于1万/μ1(10×/L),出血明显,需要输注血小板避免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但血小板输注并不是越多、越频繁越好,反复输注异体血小板容易刺激产生更多的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无效输注,因此需要严格掌握输注指征。
静脉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也是重要的辅助治疗。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持续、严重血小板减少,可以考虑利妥昔单抗(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行脾切除手术或采取自血设备为主的中西结合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饮食上没有特殊的禁忌,但需要避免比较坚硬的食物损伤消化道粘膜导致消化道出血。避免外伤,碰撞和激烈的体育活动。严重血小板减少症需卧床休息,软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解大便。
病毒感染是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积极防治病毒感染,饮食均衡,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
日常生活中服用一些药物或不合格保健品也可能继发血小板减少,所以应该合理用药,严格控制对造血系统有危害的药物,并在用药过程中定期检查血象的变化。
了解更多血小板减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