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怕冷,当心患上甲减症

接二连三的冷空气来袭,骤然降温让许多人立即把厚重衣物都搬出来御寒,然而还是有一些女性即便裹得像个粽子,仍感觉不到温暖,双手冰凉。难道是年纪大了?身体虚弱了?其实有一种病叫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不足。

一、“特别怕冷”,或许是“甲减”作祟

寒冷是人们在冬季的自然感受,人的皮肤下有冷、热感受器,可以感受外界温度的变化。当皮肤感受器感到寒冷时,就会关闭皮肤的毛细血管,让血液优先流向心、肺等重要器官。但这样一来,流向皮肤、肢体末梢的血量就会大大减少,这就是为什么在寒冷的季节人们的手、脚和脸部会很冷。所以,如果发生在寒冷的室外,手脚冰凉不足为奇,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对寒冷环境的自我保护反应。但若怕冷的感觉格外明显,同时有乏力、困倦、体重增加、胃口下降、便秘、女性还有月经不调等症状,就要当心可能患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

小张是一位年轻护士。前几年,即便在数九寒天,她也是长靴短裙,可谓“美丽冻人”,为此,同事还给她起了个外号叫“冰雪美人”。奇怪的是,年初冬天气并不算冷,但小张护士却早早就穿上毛衣、毛裤,外面还裹上厚厚的羽绒服。尽管如此,她还是感觉手脚冰凉,冷得厉害,而且整天提不起精神,干什么都没兴趣,老好忘事,干活经常丢三落四,与之前简直判若两人。开始她以为是自己身体虚,但吃了不少补品,依然不见好转,这才想到去看看内分泌。化验检查显示,甲状腺功能中T3、T4降低,TSH增高。小张护士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经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症状很快消失。

二、“甲减”是什么病?

说到“甲减”,就不能不谈甲状腺。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重约15~25克。它位于颈前部,喉结下方2~3厘米处,外观呈蝴蝶状,分左右两个侧叶,中间以峡部相连。甲状腺的主要功能是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机体新陈代谢。如果将人体比作一辆汽车,心脏就是发动机,提供整体运行所需的能量,而甲状腺则发挥了变速箱的作用。若是甲状腺未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人体这辆“汽车”就会处于怠速运行状态,这在医学上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甲减”就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不足所致的代谢综合症。

“甲减”并不少见。据调查,我国“甲减”(包括临床甲减和亚临床甲减)患病率约为6.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甲减”似乎特别“偏爱”女性,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的比例约为8∶1。尤其是青春期、妊娠期、分娩后和更年期女性更易罹患此病。

“甲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最为常见的就是乏力、畏寒、水肿、皮肤黏膜干燥等。缺少了甲状腺激素的推动,人体首先出现的就是产热能力的下降。人处于静止状态时,主要的产热源是心、肝、肾等脏器;处于活动状态时,骨骼肌则成为主要热源。而“甲减”患者由于基础代谢率下降,机体产热量显著降低,在寒冷的冬天,哪怕穿再多的衣服,也总是手脚冰凉。这种“怕冷”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怕冷,因为采用常规的御寒手段收效甚微。所以,某些“顽固性”怕冷的人,别总是抱怨都是冷空气惹的祸,去医院抽血化验甲状腺功能指标,或许就能发现“甲减”的蛛丝马迹。

三、这些症状助力“甲减”难诊断

由于甲状腺激素对全身各个器官都有作用,这就使得“甲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加之其病情进展缓慢,因此“甲减”在早期很容易被漏诊或误诊,例如“甲减”常因情绪异常、月经不调被误诊为更年期综合征;因少言寡语、情绪低落被误诊为抑郁症;因心动过缓、心包积液被误诊为冠心病;因颜面及下肢浮肿、蛋白尿被误诊为肾病;体重增加被认为是中年发福;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嗜睡则被认为是年老体衰的自然现象……。由于人们对“甲减”临床表现多样性缺乏足够的了解,以至于有些“甲减”病人患病多年都没被确诊。

冬季来临,寒冷是人们在冬季的正常感受,但如果一反常态地格外怕冷,就要当心是不是“甲减”。当然,“甲减”不光是怕冷,当临床上患者伴随出现以下症状时,就要格外注意了:1.常感疲劳、犯困、精力不足;2.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难集中;3.体重增加;4.皮肤干燥、变粗、指甲变脆;5.怕冷、情绪低沉、变懒、少言懒语;6.食欲变差、消化功能差、便秘;7.血压升高、心跳变慢;8.全身肌肉疼痛、四肢麻木;9.全身不名原因浮肿、皮肤发黄。

这里向患者介绍一种“甲减”的简单自检办法:查手心是否发黄。即用手将被检者手心的血流推向远端,此时看看手心皮肤是否发黄,发黄便可能是“甲减”。“黄”是因为血中胡萝卜素增加所致,并不是黄疸,因而巩膜不黄。

当出现了上述情况,医院就诊。因为,“甲减”除临床表现外,主要依靠实验室的甲状腺功能检查。

四、“甲减”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查有哪些选项

怕冷、食欲下降等等类似“甲减”的症状出现时,医院做个检查。要确诊是否患有“甲减”,一定要做甲状腺功能检查。“甲减”患者需要做哪些甲状腺功能检查呢?

最常见甲状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血清总甲状腺激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等五项。上述指标的高低,直接反应甲状腺的功能状态。一般讲,FT3、FT4或T3(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血清总甲状腺素)增高,TSH降低者为“甲亢”;FT3、FT4或T3、T4降低,TSH增高者为“甲减”。

TSH和TT4、FT4是诊断“甲减”的首选必需指标。出现原发性“甲减”时,其TSH水平增高,TT4、FT4水平降低,并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疾病早期TT3、FT3可正常,晚期降低。继发性“甲减”时,TSH及TT4、FT4水平均降低。

五、绝大多数“甲减”,需要终身治疗

与“甲亢”相比,“甲减”的治疗相对简单,只需每日补充一定量的甲状腺素(如优甲乐)便可。除了少数“甲减”(如亚急性甲状腺炎以及药物引起的“甲减”)能够彻底治愈外,大多数“甲减”都是永久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患者应每三个月到半年查一次甲状腺功能,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甲状腺激素替代剂量。不能想吃多少吃多少,更不能想停药就停药。因为一旦补过了量,就有可能导致心动过速、多汗、兴奋等反应;而若替代剂量不足,患者怕冷、少汗、乏力、体温偏低等低代谢症状就得不到纠正。

在用药之外,“甲减”患者还应留意饮食调整。关于“甲减”的饮食原则,坊间流传着各种说法,有说要控制含碘食物摄入的,有说要增加含碘食物摄入的,莫衷一是。事实上,“甲减”患者在碘摄取上要遵循中庸之道,过少过多均不适宜。此外,还要摄入足量的优质蛋白(鸡蛋、牛奶、豆制品、淡水鱼虾等)、铁质,限制摄入富含脂肪和胆固醇的食物,以免进一步加剧血脂异常。

湖北医院副主任医师王敏

来源:综合网络

编辑:彭海波周思初

“南方名医”是《医药星期三》报的官方公众平台。《医药星期三》报是全国邮发的,以中医药治疗为特色的,刊发医药保健、健康养生知识为主的专业保健科普报。开设有“中华医药””中医精粹“”民族医药“”药膳食疗“等中医专版。全国邮发代号:47-66。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beimeirongyuan.com/jfxpxyx/22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