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秘籍君
身为父母,自然很在意孩子的学习。但孩子的学习其实是由智商(也就是智力)决定的。
那么,影响智商的因素有哪些?在这些因素里,哪一条又最重要呢?
如果我说,孩子的智商高低,跟家里贫富有关系,你可能觉得在开玩笑。怎么智商也搞起“贫富分化”了。
但这是经过科学研究论证过的,还真不是危言耸听。
一项流传很广的研究:农村孩子的智商跟城市孩子比,普遍偏低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斯科特.罗斯高在中国已经生活40年。从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他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中国农村度过的。在这些年里,他几乎在走遍了中国国内所有农村,采访过陕西、甘肃、青海等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收集了第一手数据,经过统计和严谨分析,完成了多篇关于中国发展的论文。
他和带领的团队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农村孩子入学时,比城市孩子智商低了不少。甚至农村孩子智商低于90的比例差不多占了一半。(一个人的平均智商水平为90-)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他和团队去寻找原因,发现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影响孩子后期智力的主要原因是早期教养方式。
他们以为是早期营养影响了孩子的智力,于是他们给农村孩子增加营养、降低贫血率,发现这些对孩子智力影响并不是很大。
之后他们又开始从家庭养育角度出发,发现在农村家庭,孩子的看护人几乎很少给孩子看书,也较少陪孩子玩玩具,或者与孩子互动。
也就是说,孩子在出生早期听到的词汇和语言的差异,是造成孩子智力差异的重要原因,也是造成孩子最终学习能力的关键。
而这一结论也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在书籍《父母的语言:三千万词汇塑造更强大的学习型大脑》里,就记录了这么个研究。
科学家收集了来自美国各个阶层家庭的数据,发现在一个小时之内,经济富裕、社会地位高的家庭,孩子平均听到的单次数量是个,而在贫困家庭中,孩子听到的单词数量只有个。
此外,根据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父母对孩子的回应也有很大不同。富裕家庭里,父母对孩子每小时的回应次数在多次,而贫困家庭中则不到50次。
至于原因,大概率是因为,贫困家庭的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心情也没有余力对孩子做出高质量回应,此外他们的文化水平也限制了他们对孩子的语言输出质量。
语言又是思想的载体,是智力的外在显现。
由此可见,家庭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确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
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该如何弥补?
也许会有人觉得绝望,既然孩子智商高低和家里贫富有关系,那是不是说明穷人家的孩子没机会了?条件一般的家庭,还真的就比不上经济条件富裕的家庭,因为孩子在早期智力上就已经输在起跑线?
也不是,只要家庭在孩子婴幼儿时期,跟孩子实现高质量的语言互动就可以弥补。
那什么是高质量的互动呢?有三点很重要。
一是跟孩子共情、并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