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
月经是女性的一种生理反应,可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也会有不正常的情况,其中月经过多就是月经不调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需清楚原因,同时也要注意预防。
月经量过多的原因
据介绍,女性正常的月经出血量应该为20毫升-60毫升,超过80毫升则为月经过多。
用卫生巾的用量来估算,正常的用量是平均一天换四五次,每个周期不超过2包(每包10片计)。如用3包卫生巾还不够,而且每片卫生巾都是湿透,就属于经量过多。
1、异常阴道出血、异常妊娠
如果月经月经之前都挺正常的,突然却无缘无故地迟到了一个多星期或十几天,之后量很大,像开了水闸似地哗哗流个不停,还夹杂着比平时更多的血块或组织物出来,时间也比平时更久些。这可能是成熟女性的异常阴道出血,有时也与妊娠合并症相关。
2、女性经量过多可能是子宫肌瘤
子宫内膜出血是子宫肌瘤的主要症状,但绝大多数患者的子宫内膜出血,往往表现为周期性经血增多,月经不调。
如果月经突然变得不规律,或有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应提高警惕:
月经过多,出血有周期性,常伴有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多;
不规则出血,月经失去正常周期性,经量时多时少,淋漓不尽,持续时间长。
3、生殖器官的炎症
阴道出血量多伴随下腹部或腰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颜色或气味异常,发热,小便频繁并疼痛,就要考虑发生了生殖器官的感染。
4、宫颈肥大
宫颈肥大是慢性宫颈炎一种,主要症状有月经过多,白带多呈脓性,痛经,下腹及腰骶部坠痛,或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性生活出血等。
严重的可引起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粘连,导致不孕,增加诱发宫颈癌几率。
5、内分泌功能失调
如果经常出现月经不规律,经量时多时少,经期不定,经前点滴出血等症状,又找不到其他显见的原因,那么很可能就是功能异常在作祟。
其实,很多女性的月经过多有时并不是病理性的,比如进入更年期时,月经发生了紊乱,这时就该考虑是否存在功能失调的可能了,很多人常常提到的雌激素紊乱就是这种情况。
6、血液病
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贫血等。由于月经也和其他人体出血现象一样要受到自身凝血系统的调控。
如果凝血系统发生异常的情形,比如:先天缺乏某种凝血因子的血友病患者,由于血液不容易凝固导致每次月经量大和出血时间长。
如果长期面对月经过多的问题,而经过妇产科医生检查又找不出任何病因,应该考虑接受详细血液检验,看是否患有血液病。
月经过多预防措施
1、保暖:在一些适寒温的地方。就是需要根据气候环境变化,月经过多的预防措施,适当增减衣服和被子等,不要过冷过凉,这样也是可以避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而引起月经疾病。
女性经期受寒,会使盆腔内的血管收缩,导致卵巢功能紊乱,可引起月经量过少,甚至闭经。
经期要防寒避湿,避免淋雨、涉水、游泳、喝冷饮等,尤其要防止下半身受凉,注意保暖。
2、饮食:在吃东西的时候不应该暴饮暴食,或者是吃一些比较过于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的一些食品,这样是可以避免损伤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引起月经不调。
要注意饮食应定时定量,不宜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引起月经不调。
3、劳逸结合:适劳逸要积极从事劳动(体力和脑力劳动),月经过多的预防措施,但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过则易伤脾气,可导致统摄失职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经疾病。
4、心情舒畅:在平时的生活中是需要进行好好的调节情志,月经过多的预防措施,随时保持心情的舒畅,也是可以避免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扰及冲任而为月经疾病。
正值生育年龄的女性,如果长期处于压力下,会抑制脑下垂体的功能,使卵巢不再分泌女性荷尔蒙及不排卵,月经就会开始紊乱。同样,长期的心情压抑、生闷气或情绪不佳,也会影响到月经。
5、节育和节欲要重视:节制生育和节欲防病,避免生育(含人流)过多过频及经期、产后交合,否则损伤冲任、精血、肾气,导致月经疾病。
上述各项在平时应多加注意,在经期、产后更要重视,既可减少或防止本病的发生。
小编说两句
如果出现月经量突然增多,医院妇科就诊检查。专科医生首先会做相应的检查,包括B超、诊断性刮宫病理切片检查等,再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如果长时间的月经量过多,没能及时治疗,会导致继发性贫血,面色苍白、气短、心慌等情况的发生。
—THEEND—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