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治ldquo肾rdquo新论

云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1.html

2黄芪活血生血论黄芪活血生血论

首见于金元医家张元素所论,其总结“黄芪甘温纯阳,……,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后世《本草纲目》亦记载黄芪“甘纯阳,可补诸虚不足,壮脾胃,活血生血”。关于黄芪活血补血之因,古人未述,大概与其能够大补元气有关,气为血之帅,气足自能行血,气旺自能生血。但补气药何其多,而未见明确记载活血补血论,难道是补气药中独黄芪有此专长?留待考证。但现代医家临床实践与实验室研究,确实证明重用黄芪具有辅助活血补血功效。关于黄芪活血的研究,现代医家临床经验认为黄芪重用至30g以上具有活血之功,而山西王世民教授通过动物实验证实重用黄芪组“祛瘀”效果较好。药理研究黄芪可通过扩张血管以及改善微血管数量等作用改善血流动力学。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而血管内皮细胞形态结构的损伤及功能改变是血瘀证形成的重要原因。还有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对血小板聚集具有明显的解聚作用,这或许是黄芪活血最直接的证明。关于黄芪补血的研究,临床常用的当归补血汤就是通过重用黄芪达到补血的功效。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和增殖,保护和促进造血功能恢复,发挥促进血细胞生成、发育和成熟的作用。

慢性肾脏病广泛存在凝血与纤溶功能的失调,具体表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凝血功能亢进、障碍,微血栓形成及纤维蛋白沉积,这是肾小球病变发展、恶化的重要因素;各类型肾小球肾炎所导致的肾病综合征,体内均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慢性肾脏病肾功能衰竭阶段还伴有贫血的一系列表现。临床针对上述问题,常常使用活血、补血的治疗方法。而黄芪由于兼具补血、活血功效,成为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瘀证或血虚证的要药。使用黄芪的要点,一方面需要重用,多数时用量在30g以上,另一方面需要配伍活血、补血药,常用配伍如黄芪、地龙活血化瘀,黄芪、当归补血生血,从而达到相须、相使的作用。

3黄芪主风论

风邪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逐渐被重视。张昱教授临床诊治慢性肾脏病非常重视风邪致病之病机,指出肾脏疾病“风邪为害最多亦最广”。以风邪为主导的外邪侵犯人体,失治或者误治,邪气可以循经入里损伤肾体肾络,形成“肾风病”,即慢性肾炎。风邪侵入机体,可以逐步演变为“三股风气”,即“外风”“伏风”“内风”。其中,“外风”即外来之风邪;“伏风”是指风邪外袭,失治、误治,邪气未彻底清除,循经络侵入肾脏,肾元亏虚,不能托邪外出,风邪潜伏于肾,蕴伏不解,潜销暗损,耗伤肾元,败坏肾脏;“内风”,即“内生之风”,是由于脏腑经络功能失调,导致身中气机变动而风自内生,临床可见眩晕、抽搐、肢体麻木等症。“外风”是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始动因素或诱因,“伏风”是导致慢性肾脏病迁延难愈,病情反复的基本因素,而“内风”的形成是加重肾脏病进展,导致病情恶化的继发性因素。

风既分内外,治亦当有别。外风宜祛而使之速散;伏风当托而使之外出,深伏络脉深处当搜风剔络;内风当熄,治当求其内在生风之根源,或活血熄风,或化痰熄风,或祛湿熄风,或养阴熄风,或养血熄风,或益气熄风等。而集祛风、托风、熄风于一身的药物非黄芪莫属。《本经》谓黄芪主“大风”。张锡纯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解释为“《本经》谓主大风者,以其与发表药同用,能祛外风;与养阴清热药同用,更能熄内风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ibeimeirongyuan.com/jfxpxyx/99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