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看来,上了年纪最需要防的就是“三高”等常见慢性疾病。除此之外,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指出,中国老人正面临着痴呆症的威胁,约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痴呆,但可惜的是,该病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除老年痴呆症外,尿失禁、贫血、慢性疼痛、关节炎等疾病,也都是很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往往被忽略掉的疾病。
老年痴呆症
该病起病缓慢或隐匿,病人及家人常说不清何时起病。多见于70岁以上(男性平均73岁,女性为75岁)老人,少数病人在躯体疾病、骨折或精神受到刺激后症状迅速明朗化。女性较男性多(女∶男为3∶1)。
痴呆症的发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却不是衰老导致的自然现象,有时甚至是致命的。一般认为,在65~85岁的老年人中,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人数就升高1倍。
但有资料显示,中国约有90%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没有被发现。
痴呆症最大的破坏力就是损坏认知功能,尤其是记忆力。开始是“近事遗忘”,刚做过的事、说过的话转眼就忘了;随着病程进展,远期的事也会忘掉;到最后不认识亲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等情况。
老年痴呆虽不能治愈,但早发现、正确服药能减轻症状、延缓病程。研究发现,84%的轻度痴呆患者可以通过大脑“健身”计划得以缓解,包括冥想练习、认知行为疗法、地中海饮食(其中包括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适度锻炼、合理减压和良好的睡眠习惯。
尿失禁
在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男性尿失禁患病率为5%~28%,女性尿失禁患病率为25%~40%,且尿失禁的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
尿失禁可严重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正常社交,导致焦虑、抑郁等问题;经常尿在身上还可能带来皮肤发炎或褥疮等问题。然而,由于老人更爱面子,对此羞于启齿,导致就诊率极低,治疗常被耽误。
尿失禁被称为"社交癌",影响正常社交活动和人际关系等。专家强调,尿失禁并不是难于启齿的事,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出现疾病症状,平时可穿戴成人纸尿裤;睡觉前减少饮水量,选择干燥透气的床垫;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提肛运动,锻炼膀胱肌群。
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一个月以上(以前为三个月或半年)的疼痛,也有人把慢性疼痛比喻为一种不死的癌症。目前,中国至少有一亿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
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的慢性疼痛发生率为25%~50%,其中45%~80%的明显疼痛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护理。疼痛带来难以忍受的折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果慢性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可导致机体功能失调、免疫力下降、植物神经紊乱等。然而,很多老人因为不了解慢性疼痛的后期影响,往往只是靠随便吃点止痛药解决。
老年人最常见的疼痛有以下几种:颈肩腰腿痛,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60%~70%;神经病理性疼痛,包括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值得注意的是,当疼痛时间达到1医院就诊,接受专业治疗。
贫血
有调查显示,我国老年性贫血的发生率已达17%。贫血导致老年人体能、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质量下降,住院率、死亡率增加。然而由于轻度贫血的症状不是很明显,经常会被老人所忽视。
贫血不是独立疾病,老年人尤其常见继发性贫血,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肿瘤、肾病、慢性感染都可能是主要病因。有数据显示,75%的宫颈癌、55%的肺癌、44%的结肠癌等都伴有贫血症状。
当老人出现乏力、心慌、心跳加快等表现时,医院查血常规,看有没有贫血问题。若是贫血,需先排查是否有其他疾病;如为单纯的营养性贫血,经规范补铁治疗,一个月就能见效。饮食中要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C和铁。含铁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带、紫菜、菠菜、芹菜等;还应吃些酸味食物,如西红柿、酸枣、酸黄瓜等,促进铁吸收。
干燥症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全身外分泌腺(如泪腺、唾液腺等)受累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常见症状有眼干、口干、无汗、大便干等,也可以累及全身多个系统。该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为3%~4%,好发于40~50岁的女性,男女比例约为1:9。
老人一旦出现干燥症状,不论是否为“干燥综合征”所致,都应增加饮水量,饮食不宜过咸;多吃山楂、杏、猕猴桃等酸味水果,刺激唾液分泌;减少看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时间,常做眼保健操;日常可经常涂抹护手(脚)霜、身体乳等。
若症状严重,医院就诊。
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有限、免疫能力弱,促使很多疾病会自己找上来,从而忽略掉一部分疾病。因此,医院做全身检查,以免遗漏掉会继续发展的疾病,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END欢迎转载,转发请注明来处
智领健康,智慧未来,一起走进健康
下方查看历史文章人到什么岁数,才算真正的老人?老人耳聋、耳背是自然规律吗?谨防“老烂腿”—静脉曲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