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患者赵女士来门诊随诊时,向我院风湿免疫科主任王永福送上了一面锦旗。她难掩激动,对王永福、鲁芙爱及风湿免疫科医护团队表示诚挚的谢意,她说,“是你们细致入微的诊治让我起死回生,捡回了一条性命,经历这场可怕的疾病,让我又重新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患者赵女士所患的是一种特殊的疾病:噬血细胞综合征。
赵女士今年52岁,因一个月内反复发热,体温最高39℃,伴寒战、皮疹,主要累及胸前,瘙痒明显,常感乏力,伴关节痛,百思不得其解的她来到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在风湿免疫科主治医师王志华和住院医师赵凯的问诊下得知,赵女士曾于年12月在北京就诊,被诊断为:成人still病。在给予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控制后,赵女士经住院治疗病情得到好转。
此次收入我院给予对症治疗后,赵女士仍间断发热、持续不退,住院半月后突发急性肝衰竭,凝血功能未能检测到,纤维蛋白原明显减低,血象白细胞、血小板进行性下降,铁蛋白明显高于正常。
风湿免疫科主任王永福、副主任鲁芙爱在查看赵女士病情时,第一时间提出患者疑似合并了一种特殊的疾病:噬血细胞综合征。随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并对症指导患者进行治疗,最终,患者异常指标及不适症状均逐步好转,且体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经过治疗,患者转危为安,顺利出院。
通过王永福教授团队的仔细的甄别,影响患者的根本病症无处遁寻。那么,噬血细胞综合征究竟是一种什么疾病呢?
王永福介绍,噬血细胞综合征(HLH)被认为是一种单核巨噬系统反应性增生的组织细胞病,主要是由于细胞毒杀伤细胞(CTL)及NK细胞功能缺陷导致抗原清除障碍,单核巨噬系统接受持续抗原刺激而过度活化增殖,产生大量炎症细胞因子而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脾大、全血细胞减少、高甘油三酯、低纤维蛋白原、高血清铁蛋白,并可在骨髓、脾脏或淋巴结活检中发现噬血现象。
01
病因有原发性及继发性:
原发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X连锁遗传,存在明确基因缺陷或家族史。而继发性可由重症感染、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药物、获得性免疫缺陷(如移植)等多因素引起。
02
临床表现:
有家族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及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其中继发性相对较常见,包括:(1)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3)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是儿童慢性风湿性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多见于系统性青少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及成人Still病(adultonsetstilldisease,AOSD)患者。在慢性风湿性疾病的基础上,患者出现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等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表现。
03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多为全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较为明显。
2.生化检测:早期可有甘油三酯升高,转氨酶及胆红素亦可升高。乳酸脱氢酶常常升高,极度增高者需除外血液/淋巴系统肿瘤。血清铁蛋白可明显升高,可作为诊断及监测病情的手段。
3.骨髓检查:骨髓涂片可见到噬血现象,多次骨髓涂片有助于发现噬血现象。此外还应行骨髓活检术,进行骨髓病理检查以除外血液/淋巴系统肿瘤。
4.凝血功能:疾病活动时常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治疗有效凝血功能恢复。其中纤维蛋白原可明显降低,D-二聚体可升高。
5.免疫学检查:可出现NK细胞数量及功能的降低,细胞因子可溶性CD25、IFN-γ、TNF增多。
6.影像学检查:胸片可见肺浸润,头颅CT及MRI可见异常如脑白质异常、脱髓鞘改变、出血、萎缩或水肿等。
7.脑脊液:细胞增多,一般为5~50×10/L,主要为淋巴细胞。脑脊液蛋白增高、糖降低。部分患者有神经系统症状,但脑脊液未见异常。
04
临床常用诊断标准:
满足以下8条中的5条诊断标准:
①发热;
②脾大;
③血细胞减少(影响2或3系外周血细胞):血红蛋白90g/L(新生儿:血红蛋白g/L),血小板×10/L,中性粒细胞1.0×10/L;
④高三酰甘油血症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空腹甘油三酯≥3.0mmol/L(≥2.65g/L),纤维蛋白原≤1.5g/L;
⑤骨髓、脾或淋巴结中发现噬血细胞现象而非恶变证据;
⑥NK细胞活性减低或缺乏(根据当地实验室指标);
⑦铁蛋白≥μg/L;
⑧可溶性CD25(sIL-2R)≥U/mL。
王永福提醒
鉴别诊断首先必须区分先天性亦或是继发性,特别是将前者与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相区分。其次必须严格除外肿瘤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所以,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的治疗较为复杂。一方面必须针对原发疾病治疗,例如血液/淋巴系统肿瘤需行化疗,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需抗感染治疗。在原发病治疗的同时使用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方案来控制病情的发展。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HLH-方案治疗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方案以地塞米松、依托泊苷及环孢霉素为基础,分为前8周的初始治疗期及维持治疗期,另外加以鞘内注射。急性期使用丙种球蛋白有助于缓解病情。如果治疗困难、失败或疾病复发,可考虑行骨髓移植术。
专家简介王永福
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自治区自体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内蒙古自治区风湿免疫专科联盟理事长、包头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所所长、包医一附院风湿免疫科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自治区草原英才人选、自治区新世纪“”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自治区青年英才领军人物、自治区领先学科带头人。
鲁芙爱
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学历。内蒙古自治区免疫学专业医疗质控中心副主任、包头医学院风湿免疫研究所副所长、一附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院风湿免疫科进修,-医院医院风湿免疫科高研班学习。
王志华
王志华,副主任医师,硕士学历,内蒙古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会员、内蒙古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青委会委员、包头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委员。擅长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硬化症、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相关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治。
骆康凯
主治医师,硕士学历,担任内蒙古自治区临床免疫学会委员,自治区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总干事,擅长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诊治。
针对痛风患者,包医一附院风湿免疫科设立了痛风专病门诊,门诊有慢病管理护士,为患者整理门诊病例,帮助患者预约门诊,定期给予患者电话随访。同时设立痛风